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明清以前的绘画对于“自我”的关注较少。随着文人画审美意识的发展,同时明末思想界逐渐孕育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文人的思想、个性得到了解放,此时画家们高度关注“自我”。慢慢地“我”呈现于画面之中,自画像作品逐渐增多。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摘编自《中国习画·学术研究》之张怡:《明清自画像浅谈》等

材料二   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到:“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摘编自巩芹宇《明代中晚期肖像画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自画像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7世纪欧洲自画像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2-07-0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从意大利“美术三杰”之一的乔托开始,画家们将对人物的刻画拓展到后面的背景刻画,自然环境的描绘从被忽略的从属地位,转化到画面上与画中人物呼应。这一转变的时代背景是
A.人文精神的萌发B.文艺复兴的推进
C.科学与人文交融D.浪漫主义的流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洛克艺术萌芽于文艺复兴运动,那时,人文主义者将个人情感汇入宗教艺术的创作中,给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欧洲封建统治阶级利用重商主义,聚拢了大量财富,极其需要满足日益膨胀的欲望和外部感官享受。巴洛克艺术家们喜欢艺术效果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并想方设法地予以表现。他们将激情和想象力融为一体,赋予豪华的艺术作品以摄人心魄的魅力,使人久久沉迷其中。

——摘编自朱亚娥《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作为大革命的回声,欧洲出现了一股燥热的文学浪潮,这就是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地表达个人时客观世界的感受,极力塑造同周围现实或统治集团格格不入的天才人物或叛逆性格。浪漫主义作家对大自然有强烈的爱,雄伟奇异的大自然或异域风光,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摘编自王丽娜等《西方文学作品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文学各自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不同背景。
4 .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 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A.启蒙运动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汉代儒学
C.宗教改革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宋明理学
2019-06-23更新 | 129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理由应是
A.宋代文艺更多在士大夫阶层繁荣,而非在资产阶级中复兴
B.宋代自然经济仍占主体,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
D.宋代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衔接期,并不标志着重大的思想变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及启示。
7 . 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这样做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8 . 【主题: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的原意为“再生”。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辈出,其中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第45页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美)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和“美术三杰”。
(2)依据材料二,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的财富观念中,普遍认为社会个体的礼仪廉耻比追求财富更重要,求义舍利成了宋人的人生信条。但这种传统财富观受到一些质疑,北宋李靓认为:“人非利不生,竭为不可言!致者人之情,竭为不可言!”意思是说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不能压制人的这种正常的欲望,到南宋,逐渐形成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派的功利主义义利观。陈亮认为人的物质欲望应该得到承认,“人生不能无疑,有欲不能不争”,指出仁、义、礼、智、信是“五贼”,是阻碍个人发家致富的绊脚石,必须破除它,叶适进一步主张“以义和利,不以义抑利”,最终浙东事功学派和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之间的较量中以失败而告终,理学的显学地位进一步加强。

——摘自袁冬梅 《从宋人的财富观论宋朝的民贫问题》

材树二   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把守贫视为美德,把人们获取时富视为罪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财富观上出现重大变化。布拉丘利尼在《论爱财》中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希望获得财富是人们从事一切事业的根本出发点;人们如果要具备和发挥美德,就必须拥有财富,他写道:“一个人拥有的东西仅仅只能满足他一个人,能成为慈善家吗?”人文主义者们认为. 通过努力劳动获取财富有益于文明社会;如果每个人只满足于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财富,那么“城市中的一切光彩、美丽、装饰都会消失,再没有寺院、古迹和艺术....因此,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 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摘自欧阳萍《略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财富观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宋代财富观的新变化相比,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和不存在事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关系的和睦,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容?并阐述这一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角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内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2019-06-2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