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材料一:“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这是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楹联。岳麓山在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唐末五代时期,僧人智璇等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学舍,后在此基础上扩建诞生了岳麓书院。
北宋咸平二年,潭州太守李允主持了书院最大一次扩建,还请得国子监的《义疏》《史记》等典籍,正式建立藏书楼于讲堂之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因办学成绩卓著,风闻天下,皇帝召见了书院山长周式,并赐予御笔亲书的“岳麓书院”匾额。书院还“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七十二贤是孔子门下德才出众的学生,十哲指其中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并供祀本学派大师以及忠臣学者……这里走出了王夫之、曾国藩等一大批风流人物。后人称赞说:“使里人有必葺之志,学者无将落之忧。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洙泗、邹鲁都代指孔孟故乡)。”
——摘编自朱汉民《岳麓书院》
材料二: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女子国文教科书》,是中国最早的专门为女子教育而编订的教材之一。其第六册目录如下:

材料三:中世纪的学校是培养修士和神父的地方,各种年龄的年青人和一位教师坐在一起,能学多少学多少。15、16世纪,欧洲学校教育开始按年龄和程度分班,每班有各自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拉丁文仍是主课,又增加了希腊文、历史和道德哲学。学习拉丁文(以及希腊文)是为了能够阅读抒情诗、演说、信札、历史以及哲学论文等古代著作,而这些著作为每一代受教育的精英提供实用的教训,他们或成为未来的大臣、外交官,甚至成为统治者本人。经过改革的教会认为,每一个个体都必须会阅读并靠自己的能力来理解经文。此时几乎欧洲每个地区都有了自己的大学。在许多捐赠奖学金的推动下,英国的文法学校(相当于中等教育),法国的专科学校在城市中纷纷建立。一些私立学校成为向工匠和商人传授必要技能的地方。有的学校为穷孩子保留了房间,并向他们提供简单的就业机会,以解决学费问题……牛津大学学生中约半数是“平民”。其中一些人获得了国王授予的不能继承的贵族头衔,从而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摘编自(美)帕尔默《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岳麓书院建设过程中的特点。谈谈岳麓书院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概括这本女子教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从社会进步与近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对材料三加以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06-1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2 . 饮食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历史的变迁。
盐自古被称为“食肴之将”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为相,为适应诸侯争霸需要,致力于富国强兵,规定盐资源属国家所有,民制之盐须交官府尽数收购,由官府运销。

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百姓自由开采售卖食盐,官府从中征税。

汉武帝时期鉴于诸侯王国以经营盐业自富,盐商富累巨万,改为产、运、销完全官营,于是国库充实,民不益(增加)赋而天下用饶。

隋朝和唐朝初期,实行轻徭薄赋,通盐池、盐井之利与百姓共之,既不行官卖,又免征盐税。

唐朝后期因安史之乱,财政陷入困境,对盐业进行改革,政府统一收购盐,就地在盐场征税后批发给盐商,任其自由销售。

明朝实行纲运法,官府指定少数资本雄厚的商人,在向官府交纳盐款后,拥有收购和销售的特许专营权力。这对后来徽商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清朝为打破徽商对盐业的垄断局面,于1832年实行“票盐制”,规定无论什么人,只要按章纳税,即可领票(经营食盐的凭证)经营。

(1)请阅读上表,对盐业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分类(写标号)并说明理由。并概括影响盐业政策变化的因素。
意大利从14世纪开始,(宴会上出现了)主菜和甜点之间的中间菜。宾客们利用上菜的间隔,进行一些轻松的谈话,同时品尝菜单上没有的菜,这使得厨师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成为让宾客惊呼的一道风景。中间菜以量大和品种丰富著称,中间菜还把食品和不能吃的装饰混搭在一起,装饰是画家和雕刻家精心创作。有一些中间菜成为完全人为的场景设计,需要艺术家的本事和演员的配合。在著名的“锦鸡福宴”上,中间菜就是一出神秘剧,有演出和对话,取材伊阿宋的故事(古希腊神话)。而教会对中间菜一直持强烈的批评意见,认为大吃大喝和亚当夏娃的罪孽有关,并批评不该采用异教徒的题材。在某种意义上,中间菜是文艺复兴这段“插曲”的前奏。
——摘自《权力的餐桌》
(2)概括中间菜的特点,并谈谈你对“中间菜是文艺复兴的前奏”这一观点的理解。
鸦片战争后在上海等地出现了西餐馆,但是连“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中国人都对其评价不高。国人认为西餐腥膻生冷,还有“野蛮之风”。郭嵩焘出使英国,曾携夫人“仿行西礼,宴请英国绅商士女”,国内攻击他“令内眷入席陪宴,有失体统”。到民国初年, 吃西餐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虽吃不惯却仍对其感兴趣, 这与中餐馆存在的问题有关……西餐让中国人耳目一新,《清稗类钞》(1916年徐珂所著)对此有详细描绘:“席之陈设,男女主人必坐于席之两端……及进酒,主人执杯起立(西俗先致颂词,而后主客碰杯起饮,我国颇少),客亦起执杯……进点后,可饮咖啡,食果物,吸烟(有妇女在席则不可)”。据说清华大学校长还对出国前的留美学生进行吃饭培训,包括如何保持优雅和安静。与此同时,一种既能像西餐一样显示格调和品味,又不违背华人口味的餐馆应运而生,其中以上海锦江川菜馆最为著名。
——摘自《近代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3)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材料所述的社会现象。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