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核心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泰纳在《艺术哲学》中这样评价文艺复兴运动:“感官的诱惑太强,幻象的波动太迅速……一有机会,平时聚集的浪潮便一涌而出,把一切由责任与法律筑成的堤岸全部冲倒”由此可知,文艺复兴
A.注重理性表达B.否定法律作用C.形成社会运动D.过分推崇人性
2 . 在16世纪,史学家称之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开始露出一线曙光,由此产生了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带来“一线曙光”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王室的宗教狂热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D.西欧海外殖民扩张
3 . 早期文艺复兴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宗教神学观的冲击是有限的。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在于当时
A.运动仅在社会上层开展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思想家们采取复古方式D.天主教会的文化钳制
4 . 在文艺复兴的几个世纪里,意大利不少城市平民仍与从前一样,认为朴素的灰泥墙和普通的家具代表着灵魂的“高尚”;而生活在城市的贵族和暴发户则认为规模宏大和富丽堂皇的宅第更能体现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崇高”。这种观念的反差体现出
A.城乡经济差距扩大B.人文精神传播范围有限
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教会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曾经在罗马柯隆那主教的官殿里愉快地做了七年食客,并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米开朗琪罗先后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教皇克雷芒、教皇保罗三世工作;拉斐尔曾为圣西斯托教堂作画。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仍然服务于传统的基督教神学B.利用宗教以实现反神学的目标
C.并没有完全脱离与宗教的联系D.置身于基督教神学的控制之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子认为执政者应当以宽广的胸怀虚心听取民众的意见,赞美之词听得进去,批评也应乐意接受。老子大加赞赏水的无为又无不为,至柔又不可战胜的品格,告诫统治者要想有所建树就要学习水的品德,利于民而不争,讲仁德,讲诚信,讲善政,使民有时,与民为善。老子对统治者恃强凌弱,对百姓横征暴敛,肆意妄为的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认为繁重的税赋,执政者的“有为”是百姓贫困、国家难以治理的根源。

——摘译自老 子《道德经》

材料二



雕塑《哀悼基督》(149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概括材料二所蕴含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与老子民本思想的不同。
7 . “他们知道古人所知道的,因为他们试图像古人曾经写作过的那样来写作,因为他们像古人曾经思索过或感受过那样地开始思索并欣然感受。他们所崇拜的那个传统在各方面都进入了真正的再生。”材料中的“他们”的精神源泉是
A.社会生活风尚的变化B.对古典文化的整理研究
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D.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A.禁欲观念的消亡B.实用主义的流行C.人文主义的兴起D.启蒙思想的传播
2021-10-07更新 | 4860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说“文艺复兴是向古希腊罗马的回归,是带有一种对世俗肯定性的快乐和自信。”此观点说明文艺复兴
A.摧毁了天主教的神学观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传统
C.不利于新兴文化的发展D.继承了古代的人文精神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的汤显祖对李贽的“异端”思想极为赞赏,反对程朱理学。他在戏曲创作中把至情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他在创作实践中,以“奇”为理想的方法,认为“奇物足拓人胸臆,起人精神”。汤显祖浪漫主义戏曲创作的代表作是《牡丹亭》,表达了作者对真挚的爱情可以超越生死、时间界限的美好希望。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奇幻情节,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梦想、魂游的臆想境界中,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得了自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而生动,在反衬和正衬中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文辞或典雅,或通俗,因不同人物形象而异,恰到好处。汤显祖的作品对明代社会做了有力的艺术性的批判,其社会价值是同时代其他传奇剧作所难以企及的。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情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基督教文化在剔除了极端的禁欲主义成分后显示出自然人性的活泼与亮丽。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人间的帝王。中期的悲剧一方面描绘了“恶欲践踏仁厚”的现实,另一方面又以宽厚、仁慈、博爱作为映照是非善恶之明镜,在道义上鞭挞邪恶。晚期的传奇剧更是在仁慈、宽厚、节制、博爱等基督式的宽广与深沉中表现了对人类的理想与希望。莎士比亚是在对现实及其发展趋势、对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的现实表演做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反观基督教文化的,因而他是从世俗观照人生的,是从现实中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出发接纳与观照基督教文化的,并把中世纪的“旧人”和文艺复兴早期的“新人”融为一体。

——摘编自蒋承勇《“旧人”与“新人”的融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作为伟大剧作家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