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克菜亲王的女儿绮思梦达违抗亲王意愿,决心追寻自己的爱情,亲王知晓后杀死了女儿的爱人,绮思梦达对父亲说“爱情的力量不是你我所管束得了的”,最后饮下毒酒自尽。薄伽丘记载这则故事意在(     
A.宣扬天赋人权思想B.倡导关注现实世界
C.呼吁人性自由解放D.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2022-12-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君士坦丁惠赐书》记载,4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赐赠给了教皇。学者瓦拉(1406—1457)对此产生怀疑,仔细考证《君士坦丁惠赐书》后,以圣经和历史文献为依据,证明此“神圣文本”是教会伪造的。瓦拉的研究
A.反映了新教教义的政治影响B.否定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C.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观念D.显示了人类理性的主体意义
2021-04-29更新 | 863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某书记载:“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个年轻人逃到乡村避难。他们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抨击教会腐朽,反对封建等级,宣传人类平等。如果你想了解这些故事,应该看
A.《十日谈》B.《哈姆雷特》C.《威尼斯商人》D.《歌集》
2019-11-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理)试题
4 . 某书记载:“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个年轻人逃到乡村避难。他们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抨击教会腐朽,反对封建等级,宣传人类平等。如果你想了解这些故事,应该看
A.《十日谈》
B.《哈姆雷特》
C.《威尼斯商人》
D.《九十五条论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反映的是犹大背叛耶稣的情节。
材料二 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众。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的旨意而出卖耶稣的,(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犹大实际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了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射术、内文比对、古字对比等五种方法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摘自《欧美文化史纲》
回答:
⑴ 名画《最后的晚餐》作者是谁?其创作素材源自什么?
⑵ 根据《犹大福音》的手稿能为犹大平反吗?理由?
⑶《最后的晚餐》和《犹大福音》手稿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初唐时,饮茶之风尚局限于东南、西南等地,北方饮者较少。8世纪初,饮茶风气开始在北方蔓延,“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作有600余首,诗人达150余人。安史之乱后,陆羽流落江南,潜心研究茶事,阖门著述《茶经》。时人记载陆羽作《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摘编自刘静《陆羽<茶经>的传播与接收》

材料二《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的代表作。1532年开始印行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它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该书被欧洲历代君主奉为案头之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在《君主论》里,马基雅维利否定了公认的一般道德,他认为君主在行驶统治权时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唯一的“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马基雅维利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宗教,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评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摘编自靳芳菲《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羽著成《茶经》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论》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和对欧洲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材料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价值观念的变革呈现出一个高峰。知识精英看待“天人之辩”时,不再把“天”(自然)理解成超人的主宰(上帝、神),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机械论的宇宙图式,“质力相推”的世界,在自身固有的“动力”作用下的不同展开。这意味着“力量”上升为宇宙的本质。梁启超说道:“若何而自勉为优者适者,以求免予劣败淘汰之数,此则纯在力之范围,于命丝毫无与者也。……故明夫天演之公理者,必不肯弃自力不用而惟命是从也”

——摘自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价值观变革的主要原因,分析材料三中提倡的新价值观对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上,围绕“价值观变化与社会变迁”拟定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
8 . 材料一 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反映了犹大背叛耶稣的情节。
材料二 到底是谁将耶稣送上了十字架?罗马教廷自16世纪后一直认为是犹太人。直到1965年,罗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上才正式“赦免”了犹太人的“罪行”。从此以后,犹太人不再背负“害死耶稣”的沉重罪名,这让所有犹太人放下压在心口的一块石头。
——岳麓书社《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三   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而出卖耶稣的,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欧美文化史纲》
(1)名画《最后的晚餐》创作素材源于什么?
(2)根据《犹大福音》手稿能否为犹大平反?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犹大福音》手稿与《最后的晚餐》所反映历史时期基督教各自的发展情况。
2016-11-18更新 | 8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海南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