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世纪,意大利人为了使服装符合人体结构和方便运动,通常在关节处留出缝隙并用绳带连接,使里面的白色内衣露出来,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可以摘卸、独立剪裁、独立制作的袖子。意大利人的这一服饰风格(     
A.成为挑战神学世界观的关键B.借鉴了科学革命的研究成果
C.反映出新教倡导节俭的观念D.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2 . 达·芬奇提出“绘画是自然的女儿”,故绘画要以自然为基础,以人为中心,将人物与自然有机交融;同时,绘画应注重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想法,而非观众感受。这些主张体现出达·芬奇(       
A.对生态保护的关注B.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C.反神学的坚定态度D.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
3 . 下图是1533年德国画家小汉斯·荷尔拜因创作的绘画作品,画中人物是法国驻英国大使丁工特维尔和他的朋友法国拉沃尔地区主教塞尔维,两人身后的架子上摆放着天体仪、地球仪、数学书、新教赞美诗等物品。这一作品反映出
A.新教思想得到了欧洲各国的普遍支持B.西欧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C.浪漫主义绘画追求对生活细节的描绘D.启蒙运动促进了科技进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较中世纪经院哲学思想指导下教育的垄断性和单一性,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学提出只有周全地掌握知识才能使人真正认识“上帝”,认识自我。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大学开创性地把历史纳入大学课程里来,使得历史学的重要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职业性学科主要分为法学、医学和神学三类。各个大学里所设民法教授的数量相比以前都有大幅增加;医学中对解剖学的重视和医学人文主义的出现使得学科课程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在15世纪末以后,数学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代数和几何都成了数学学科的内容,数学在天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除此之外,绘画艺术、音乐和体育也成为大学学科的组成部分。与人文学科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里自然科学的地位相对较低。

——摘编自陈超《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教学革新及其当代意蕴》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新人文主义思潮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和实现个人的全部潜力。这要求语言学、古典学科、历史、自然科学和哲学,都在大学这种教育形式中得到体现。这种从人的全面发展考虑的大学导向将哲学院变成大学的中心。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强调哲学院应成为科学研究的发源地,成为其他学院效仿的榜样,并相应地增加哲学院的教授和讲座数量。源于哲学院的研讨班也为其他学院所采纳。在18世纪的大学研讨班里多是“向学生传授一些被认为有用的不成体系的实务知识”,在此基础上,18世纪末柏林大学的研讨班,更加强调“让学生参加教授的研究活动,是以使学生习得教授的思想、教养为目的”。

——摘编自李东升《研究型大学在德国兴起的三步曲—从哈雷到哥廷根再到柏林大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学相比,18世纪后柏林大学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以来欧洲大学教育发展的意义。
2022-03-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市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彼特拉克于1345年别出心裁地给古代罗马演说家、政治家西塞罗写了一封信。彼特拉克在信中写道:“相信我,西塞罗,如果您知道我们今天的状况,您会哭的,无论您身处天堂的第几层抑或是厄瑞玻斯暗界,您都会哭的。”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彼特拉克
A.憎恨教会情绪B.着力复兴罗马文化C.推动宗教改革D.主张建立理性王国
6 . “自写真”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9-06更新 | 4092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年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两次受教皇强迫为其设计陵墓。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下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之一-《被缚的奴隶》。这反映了
A.宗教压迫激发个性解放诉求B.宗教改革促进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
C.教会资助推动人文主义发展D.奴隶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8 .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
A.宣扬了等级观念B.批判了封建的等级观念
C.肯定了教会的作用D.肯定知识评判标准功能
2020-11-07更新 | 50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530年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出版,书中对日常行为方式与社交生活的有关礼仪进行了阐述,对个人日常生活中身体姿势、手势、服饰、面部表情、擤鼻涕等都做了规定。该书当时受到广泛欢迎,因为它
A.推动了教育的世俗化B.促进价值观念的变化
C.使日常生活更符合教会规范D.带来世俗生活文明化
2020-04-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入学测试历史试题
10 . 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绘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
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
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
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