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指出,学校的学科设置要与儿童未来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要进行书写、阅读、唱歌等活动,还要授以职业或家政的实习教导。为此,他呼吁各邦诸侯及市政管理者大力兴办学校,承担教育组织者的职责。学校要关注职业教育,培养“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财的女子”。只有这样,统治当局才能获得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臣民,以确保整个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英国哲学家培根也坚信新发明将会改变整个人类生活,要求改进职业教育方法,以追求学问领域的扩大。宗教改革时期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科学取向,适应了社会需求。

——摘编自贺国庆、马立武《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职业教育思想》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职业教育开始得到有序发展。1567年,英国制定《工匠徒弟法》,对学徒年限、学徒数量以及师傅资格等作了统一规定,落实了国家有效监督学徒制度。据统计,工业革命期间的不少发明家和企业家,都接受过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培养。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明确规定贫困儿童必须做学徒,并强调教区负责人和保护人有义务负责监督该法令的执行。这促进了带有济贫性质的职业教育机构的诞生,如慈善学校、劳作学校和产业学校等。这些机构开设的课程如基本读写、家庭服务及工业操作等,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其后继教育与发展打下基础。总之,工业革命前的职业教育为英国培养了几代技术精湛的工人。

——摘编自谢勇旗《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英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及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唐宋文化转型”,本质而言,是唐宋文人对其继承的南北朝文化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租”“散”特征的批判,(韩愈等人)认识到唐以前以及唐代文化发展的缺点:或者依靠家族,或者依靠国家,都不能保障文化顺利发展。于是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材料二14-17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的急剧变革,西方文化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文化近代化转型。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宗教改革则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完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近代化改造。

——摘编自马敏、邢来顺《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历史学理论,解释“唐宋文化转型”的内涵并分析“唐宋文化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转型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本质区别并说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复兴在新时代民族复兴中地位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帝国)日趋没落……各个新教诸侯实际上已经独立,帝国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和英国则支持新教联盟。1618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德意志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历史上称之为“三十年战争”。1641年交战各国召开威斯特伐利亚和会,这次和会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进行得十分拖拉,但也通过和谈达成一系列约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战争的结束,该和约也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条约规定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患、自由行使领土权,……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该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

……同本协议有关的每一方都必须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向他提供意见和武力,协助他还击侵害者。

——摘编自王海艳《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构建中所体现出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声称,教会不是立法机构,它是信仰者的无形共同体,在此,所有的信徒都是教士,彼此服侍,在同上帝的关系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私自的人”,并且单独对“神的话语”-《圣经》做出呼应。

——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材料二   1545年由罗马天主教主持的特兰托会议宣布,通过善行与信仰相结合,可以获得救赎。会议宣布教士宣誓担任神父职务后就是不同于俗人的特殊等级。会议把《圣经》和口传教义等量齐观,看作是天主教信仰的源泉。会议宣布,由圣日罗姆在公元4世纪翻译的拉丁文《圣经》,是天主教教义可以依据的唯一文本。否定个人判断,即否定个人有权认为他们自己对《圣经》的解释比教会当局的解释更为真实。维护教士的独身生活制度。重申赎罪券的理论和正确的做法。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宗教观点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二宗教观点出现的原因。
2021-08-2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5届高三5月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   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要的文化运动,一场是南方拉丁文化圈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是北方日耳曼文化圈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构成了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西方现代文化转化的重要标志。但是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这两场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欧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它们却并没有开创出西方现代文化赖以生长的理性精神。文艺复兴提倡一种感性的快乐,宗教改革则弘扬一种虔诚的信仰,这两场运动的推动者们对于理性都不感兴趣。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是从17世纪开始茁壮成长的,1718世纪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才是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两个世纪,而启蒙运动则构成了这两个世纪的重要标志。正是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西方思想解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对近代西方所产生的影响。
2021-05-08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北地区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后半期,世界注意力的焦点由那些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的国家的重建,转到了设法结束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人所忍受的贫穷、愚昧和不公正,至今已近五十年了。

可是,当我们走进新世纪的时候,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跨越到第一世界,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依然远远落后。当人们看出,解决不发达问题之难超出了发展问题专家们当初的料想时,有两种解释开始在穷国的大学和政界以及富国的大学里占主导地位,这就是殖民主义论和依附论。在他们看来,帝国主义在国民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它们的不发达状态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解释。有些国家,如拉丁美洲的国家,已独立一百来年而仍被称作第三世界”。在他们看来,帝国主义表现形式是造成它们对列强的依附”,这种依附”论认为周边”的穷国受到中心”的资本主义富国的欺压。无论是殖民主义论还是依附论,今天都没有多少人相信了。现在一些学者、政治家正在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化上的价值观和态度在促进或阻碍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文化研究有了复兴。有人提出了一个以文化为中心的发展范式,或人类进步的范式。

——摘编自(美)塞谬尔·亨廷顿等《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4-28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