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16—18世纪前期,欧洲各级学校中,宗教神学占主导地位,学校与生活脱节。18世纪后期,许多学者积极倡导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以神学为主的教学内容。这一改革(     
A.表明欧洲教育已摆脱宗教影响B.奠定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理论
C.沉重打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555年签订的《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赋予德国国王选择天主教派或路德教派信仰并将其强加于他们的臣民的权力。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由世俗统治者控制的地方性教会。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B.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C.实现了世俗君主权力的绝对化D.结束了德意志帝国的割据状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7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造成近10万人丧生,城市的教堂和修道院毁于一旦。葡萄牙神学家认为必须“向上帝忏悔”;英国教会成员认为其罪恶在于“天主教信仰”,而里斯本人只关心“现实的清理与重建工作”,这说明
A.天主教的神学世界观被摧毁B.地震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C.科技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D.价值观的差异影响历史解释
4 . 宗教改革期间,加尔文教宣称,人应该完成上帝给予他在现世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人们必须理性地生活;他们认为高利贷者和商人是以理性来生活的。这一思想
A.奠定了欧洲天赋人权的思想基础B.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
C.成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思想武器D.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
2022-03-12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唐宋文化转型”,本质而言,是唐宋文人对其继承的南北朝文化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租”“散”特征的批判,(韩愈等人)认识到唐以前以及唐代文化发展的缺点:或者依靠家族,或者依靠国家,都不能保障文化顺利发展。于是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材料二14-17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的急剧变革,西方文化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文化近代化转型。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宗教改革则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完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近代化改造。

——摘编自马敏、邢来顺《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历史学理论,解释“唐宋文化转型”的内涵并分析“唐宋文化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转型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本质区别并说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复兴在新时代民族复兴中地位的认识。
6 . “睦邻”是中世纪时期同一村庄、同一行会或同一教区的民众之间形成的友好互助关系,它通常以集体活动的方式(如节日庆典)表现出来。但英国新教徒却对民间“睦邻文化”心存忧虑,这是由于
A.路德宗提倡因信称义B.清教徒更看重《圣经》
C.国教徒反对宗教仪式D.加尔文派主张先定论
2022-03-0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2届高三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

1)开通大洋航道后,欧洲从海外掠取巨大财富,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欧洲找回了古典时代的知识,城市开设许多大学;一群新的知识分子主张无论人类或个别的个人都是蒙受神恩,直接由上帝决定其命运。

3)各地势力不甘承受神圣罗马帝国的霸权,寻求自主机会。

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地理大发现影响世界格局B.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C.启蒙时代与大革命的来临D.文艺复兴引发科学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大量神父的死亡导致无人主持下葬仪式,教会中的幸存者弥漫着荒淫无度的享乐之风。不少信徒转而信奉魔鬼,为了平息教徒的焦虑,教皇规定任何一个人的善行和涤罪时间都可以用金钱购买。这些现象(       
A.埋下了宗教改革的种子B.重塑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复兴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2-02-21更新 | 682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在以往德国大学文学院中,每位教师负责讲授所有的学科,全部课程用抽签或轮流的方法分配给教师任教。宗教改革时期已有几学科开始设立讲座,由讲座教授专门讲授某种学科,开启了现代大学教授职位的先河,担任讲座的教授领取职务薪金。这说明宗教改革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B.彰显了人文精神
C.使文艺复兴的成果得以现固D.否定了宗教神学
2022-02-20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据历史学家罗伯特·斯克里布纳说,16世纪,宗教礼拜的意义也改变了;弥撒成为庆祝圣餐礼,主持者用俗语说话,他身着黑色僧袍,面对众人,用面包代替了圣饼,并且把盛酒杯子递给俗人。从第二代新教牧师起,等级的特征进一步隐退。罗伯特·斯克里布纳旨在表明,这一时期
A.世俗权力得到进一步发展B.欧洲社会结构出现新的逆转
C.民族国家的近代化已形成D.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暴露
2022-02-09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等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