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者倡导欧洲人学习与《圣经》有关的知识,包括语言、历史、天文、地理、植物学、矿物学和动物学等。到16世纪,北欧和中欧很多地区都建立了繁荣的公共教育体系。这表明宗教改革
A.推动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C.驱散了宗教和专制带来的黑暗D.使人们摆脱对上帝的迷信
2 . 据历史学家罗伯特·斯克里布纳说,16世纪,宗教礼拜的意义也改变了;弥撒成为庆祝圣餐礼,主持者用俗语说话,他身着黑色僧袍,面对众人,用面包代替了圣饼,并且把盛酒杯子递给俗人。从第二代新教牧师起,等级的特征进一步隐退。罗伯特·斯克里布纳旨在表明,这一时期
A.世俗权力得到进一步发展B.欧洲社会结构出现新的逆转
C.民族国家的近代化已形成D.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暴露
2022-02-09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等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美国学者雅克·巴尔赞曾说:“宗教改革严格来说并不是宗教改革,而是神学革命。因为基督教并未让位于另一个宗教,西欧人仍然笃行《旧约》中的奇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的评价说明了宗教改革
A.本质上是神学革命B.解放了人们思想
C.改变了信仰的形式D.放弃了宗教信仰
4 . 宗教改革后,新教不仅认为“勤劳和努力而来的财富都像土地上的收入一样是上帝的荣耀”,而且还承认资本信贷、银行及大规模贸易的必要性和利息的合法性。新教的这些思想
A.维护了封建世俗王权的统治B.否定了基督教的神学理论
C.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恢复了基督教的原始形态
2022-02-05更新 | 110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6世纪早期,英王享利八世解散修道院,改建原来的教会和修道院之下的学校,并根据现实需要创办新的学校。同时,还允许王室、贵族以及商人团体等社会力量涉足教育领域。英王的这一系列做法
A.顺应了教育世俗化的进程B.是对英国宗教改革的反思
C.奠定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D.意在迎合资产阶级的需要
6 . 宗教改革波及到瑞典国王治下的芬兰,福音派教会顺利地在芬兰建立起来。米卡埃尔·阿格里科拉(宗教改革者)不仅把《新约》翻译为波兰语,而且用波兰语写作了一些教会手册。材料旨在说明
A.芬兰人民信仰宗教B.芬兰宗教改革彻底
C.英语阻碍宗教传播D.芬兰民族意识觉醒
2022-01-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威克里夫(1328-1384年)是英国宗教改革的先驱,他对圣经进行了重新解释和对罗马教皇的质疑,否定了教会统治的真实性、合法性,宣扬了民族国家观念,弘扬了英格兰民族精神。据此可推知
A.宗教改革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B.圣经蕴含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C.英国人率先开始了宗教改革运动D.威克里夫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8 .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家们再读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圣经,重新解释宗教教义。他们抛弃人文主义者的温情面纱,旗帜鲜明地反教皇、反教会,给统治欧洲一千年的天主教以致命的打击。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A.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形式批判宗教神学
B.是一场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的运动
C.旨在打破天主教会对民众的精神独裁
D.鼓吹理性主义打击封建势力的特权
2022-01-24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托马斯韦伯指出在欧美多宗教国家:“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绝大多数是新教徒。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作者的观点意在说明
A.西方欧美国家都是新教徒B.新教伦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宗教伦理强化了思想控制D.宗教改革冲破了教会的束缚
10 . 文艺复兴提倡人性解放,反对天主教的禁欲主义,追求现实幸福生活,理直气壮地为人性的合理性辩护;宗教改革提出《圣经》至上,因信称义,以虔诚的信仰来对抗堕落的教会。这表明二者都
A.试图摆脱信仰的束缚B.促进了民主意识觉醒
C.改变了民众价值观念D.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2022-01-17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