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后,教会分成了罗马天主教和新教,德意志和许多欧洲国家脱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而获得独立。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A.冲击了传统的政治与社会秩序B.使王权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桎梏
C.开启了德意志走向统一的进程D.使罗马教廷彻底丧失宗教权威
2023-02-03更新 | 47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B.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D.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马丁•路德认为强制性的独身违背了上帝的第一个诫命,婚姻是上帝赋予的权利,应该取消“教士独身论”。马丁•路德提倡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促使修女们走出修道院,逐渐走进世俗家庭中。马丁•路德对婚姻的变革(     
A.增强了宗教的世俗化倾向B.宣传了男女平等的观念
C.迎合了反专制斗争的需要D.意在促进宗教信仰自由
4 . 1521—1522年,马丁.路德以伊拉斯漠整理的希腊语《新约》为底,将之翻译成德语。直到1534年,翻译出版了整本《圣经》,这使得德国普通民众都得以阅读《圣经》,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交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的做法意在(  )
A.使民众摆脱宗教束缚B.发动反封建政治斗争
C.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D.方便民众阅读《圣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时,将一段话译为,“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仅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但在实际上,原文并没有这个“仅”字,因而引起了一些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对,路德一生屡次修改他的译本,但始终不取消此“仅”字。马丁·路德此举旨在
A.反抗世俗王权统治B.建立民主教会
C.倡导教随国定原则D.否定教会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国度”和“两种治理”的理论,他认为信仰基督教的人不仅生活在“上帝之国”也生活在世俗的“世界之国”,又延伸出“属灵治理”和“属世治理”。他主张处于“属世治理”的世俗政权不应当介入信仰等灵魂与精神领域,处于“属灵治理”里的宗教势力也不应介入世俗政权所管辖的范围。这一理论
A.将德意志从教会束缚中解放了出来B.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成为欧美一些国家政教分离的依据D.有利于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7 . 马丁・路德认为,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了神的荣耀”“为天职之故”而劳动。因此,在工作时,人们要以虔诚的心完成上帝给予的任务,做到一丝不苟,方能显示出其职责的神圣。马丁・路德的这一思想
A.与世俗社会的发展相违背B.反映了对天主教会态度改变
C.有利于塑造德国国民性格D.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
8 . 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立即在德国引起了燎原大火,农民把它看成起义的信号,市民、骑士甚至部分诸侯也卷入了反教会的浪潮,顿时,路德成了各种反对派团结的中心,“九十五条论纲”也成了各派的共同纲领。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其思想
A.适应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B.崇尚人人平等的理念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并能支配教权D.适应了德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需求
2021-07-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教主张“将圣经翻译成各地的语言,可以用多种语言来解释教义”、“人可以凭借信仰与神沟通,不必通过教会与神职人员,教会只是教徒的团体,神职人员只是承担教会工作的教徒。”其实,这是对神职人员道德腐化的一种尖锐回应。这一“回应”
A.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B.弱化民众对上帝的信仰
C.开始关注人生活的世界D.动摇封建专制理论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