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性时代的到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哲学正阔步前进,它把受其裁制的一切对象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它的声音是最强音,人们在开始挣脱权威和陈规旧例的羁绊,以坚持理性的法则,几乎没有一本原理和教条的书使他们完全满意。”可见,启蒙运动
A.积极宣扬理性主义精神B.是对神学的批判和继承
C.改变了哲学研究的方向D.规划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16、17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人们在思想上经过深刻的洗礼,开始动摇对,上帝的信仰,神学不再是主宰人们生活的唯一信条。文学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广大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新的视野。在思想领域里,新的意识形态对旧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政治上,腐朽的专制政权已经没落不堪,却仍然垂死挣扎。因此,18世纪的法国,急切需要一种有力的思想武器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大革命进行喧声造势。

——摘编自《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二   启蒙时期就带上了日益强大的中产阶级的进步的乐观主义的特征:一种新近苏醒的对理性和人类的信赖。这是一种世俗化的上帝救世论,在其中理性代替了福音。借助于理性,人现在能够揭示实在的最深层本质,获得物质的进步。人将逐渐自主自立,摆脱不合理的权威和神学的监护,思想得到解放。

——摘编自查纳尔,希尔贝克、尼尔斯.吉列尔《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及主要内容。
2021-10-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使人们养成了靠天吃饭的思想,土地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对土地的开垦又是依靠家庭中重体力劳动者来实现。这些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男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家庭生活的主导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进而形成了父权社会,因而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形成了一套以家为核心的人伦关系的价值理念。社会出现以父子人伦为主轴、以孝为核心的家庭本位价值观。中国古代的治国观念也是以家庭或家族主义为轴心,分别规定了主仆、尊卑、夫妻等不同名分下的权利义务关系。

——摘编自赵晶《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家庭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 与中国比较而言,西方的家庭组织相对较小,家庭结构松散得多,家的观念相对淡薄,个体意识极强。中世纪中后期和近代,由于私有制进入到了家庭内部,西方家庭较早地由家长制家庭公社过度到了财产个人私有的个体家庭,这就为每个成员的独立性奠定了基础,法律关系、权利关系也就必然进入家庭内部,成为家庭成员的主要关系。相形之下父权退居到次要位置,非维系家庭之所需

——摘编自李桂梅《略论中西家庭伦理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家庭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4 . 中西启蒙运动

材料一   西方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人权思想,这是启蒙运动最鲜明的旗帜和标志。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了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对文化的摧残和人性的束缚,解放了人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和了解,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对自己的看法。启蒙运动中,西方思想家发现了人自己、良心和社会正义,人们向往的是人性、财富、艺术、爱情、世俗生活、自由平等和理性。

——摘编自骆徽、王志红、刘雪飞《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的目的是改造国民性,摧毁旧传统。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及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始,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藏着政治的因素。就像陈独秀说的那样,这个通过“最后觉悟之觉悟”所要达到的目标,仍然是指向国家、社会和群体的改造和进步。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它仍然既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已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方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强制言论一致是不可能的。因为统治者们越是设法削减言论的自由,人们越是顽强的抵抗他们。自然抵抗他们的不是贪财奴,谄媚人的人,以及一些别的笨脑袋。这些人以为最高的超度是把他们的肚子填饱,与踌躇满志地看着他们的钱袋,抵抗统治者们的人却是那些因受良好的教育,有高尚的道德与品行,更为自由的人。人们普通的天性是最容易愤慨把他们相信不错的意见定为有罪,愤慨把使人敬上帝爱人的思想定为邪恶;所以他们随时都可以誓不承认法律,阴谋反抗当局,认为有这种目的在心中以鼓励叛乱与滋长任何罪恶不是可耻的,倒是光荣的。

——摘编自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材料二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1)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
(2)材料一中的“抵抗统治者的人”和材料二中的“民”有何不同?说明什么?
2021-10-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17世纪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力主征收国内消费税,他认为消费税可以使僧侣、贵族等免税阶级承担纳税义务,还可以鼓励节俭、抑制浪费。这一主张
A.反映近代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契合了英国产业工人的经济利益
C.旨在塑造更加优良的社会道德氛围
D.利于提高财政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人给人文精神下了一个定义:“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主米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摘编自黄牧航《抓住教学的核心概念——二听“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人文精神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9-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立法权,不论属于一个人或较多的人,不论经常或定期存在,是每一个国家中的最高权力,但是,第一,它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是、并且也不可能是绝对地专断的。因为,既然它只是社会的各个成员交给作为立法者的那个个人或议会的联合权力……他们的权力,在最大范围内,以社会的公众福利为限。第二,立法或最高权力机关不能揽有权力,以临时的专断命令来进行统治,而是必须以颁布过的经常有效的法律并有有资格的著名法官来执行司法和判断臣民的权利。第三,最高权力,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凡为国民,管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琴。议会以国民公犟之议员构成之,例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2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关于“立法权"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还有哪些观点?(不得照抄材料)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对推动近代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
2021-08-3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约翰·洛克(1632-1704年)的政府学说影响巨大。其在1669年为北美殖民地起草的《基本法》中主张建立一个“最适应君主的政府”、避免“多数人的民主政治”。20世纪美国学者梅里亚姆据此评论“洛克害怕建立‘多数人的民主”’。但洛克1689年出版的《政府论》却主张理想的政府形式是“多数决定原则”的完全民主制。并且强调政府应按协议保护“所有公民”的所有物,即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侵害。中国当代学者刘祚昌曾据此评论“洛克站在大有产者集团的立场上竭力维护大有产者的利益”。但洛克的“所有物”其实不只有“财产”的含义。且为了保障公民的“所有物”,洛竞进一步认为:掌握政府权力的“同一批人,既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又拥有执行这些法律的权力,就会诱惑其去以权谋私,这与政府成立的目的相悖”。20世纪英国哲学家伯林据此评论:“洛克是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始祖。”

——摘编自[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洛克政府学说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题中三种评论产生的主要原因。
2021-08-2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崛起的一代启蒙思想大师,也接受孔子思想熏陶,高举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旗帜,将其发展到最高度、阐发到最强度,为法国启蒙运动注入了新的力量,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和重农学派代表魁奈,都表现出对孔子学说及其价值的虔诚与敬服,伏尔泰所倡导的“开明君主”就是中国儒家理想中的德君。狄德罗借助中国文化的材料,利用作为百科全书主编的特殊地位,开展对法国现实的无情批判。魁奈认为《论语》满载原理及德行之言,胜过于希腊七贤之语。启蒙思想家们通过研究孔子,进而把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入1789年的《人权宣言》。

——摘编自陈奉林《孔子在欧洲》

材料二   20世纪的中国历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清人“天朝上国”的美梦破碎,“睡狮”惊醒。社会从渐进式的演变,骤然发生了急剧性的变迁,这种脱离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把中国带入了西方式发展的轨道。随之,文化思想领域“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孔子儒学遭遇空前的危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诸贤们,如陈独秀、胡适、鲁迅和吴虞等知识分子,称孔子为中国历史的祸根,并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热潮,孔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往日神圣的光环,一时间尊严扫地,甚至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孔子长期的圣人尊号也被许多人改为“孔氏、孔老二、盗丘”等。

——摘编自傅丽丽《陈独秀孔子观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对待中国传统儒学的不同态度,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儒学在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价值分别作出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