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老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朱熹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不仅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一家之法”,而且在批判的基础上描绘了一副“天下之法”的“法治”新蓝图。这一新蓝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就是要立“天下之法”以代替君主“一家之法”。这里他提出的一些具体主张反映了工商阶层(潜在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比如主张“工商皆本”等。以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再次,在如何实现上述目的方面,黄宗羲还设计了几项重要的制度性方案:一是提出了“学校议政”,让学校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机关,并享有最高决策权;二是提出“君臣共治分权”,包括置宰相,并提高相权使宰相手握重权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最后,黄宗羲还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点。

——摘编自蔡如堂《西方古典自然法学与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鉴于此,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将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在他看来,立法权属于议会,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一般意志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君主或国王行使。因为行政部门需要行动迅速,所以应由一个人管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由人民阶层中选出的人员组成。孟德斯鸠强调“其中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三种权力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那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温晓《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法治”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核心的共同之处。分析孟德斯鸠思想成功付诸实施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狄德罗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了《百科全书》。为了完成《百科全书》,秋德罗把法国最优秀的100余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以及工程师、航海家、军事专家和医生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以传授新知识和宣传理性主义为己任的“百科全书派从1751年《百科全书》第一卷的出版至1772年,共出版了28卷,此书概括了启蒙运动的精神,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在18世纪后期,百科全书派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此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材料二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由纪的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编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主要囊括了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此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但是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其中科学技术的作品也寥寥无几,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材料三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其主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进行探讨。伏尔泰认为由于中国的政体温和,民众的财富逐年增加,人口也就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重农主义学派创始人魁奈认为在一个优良的政体之下,人民安居乐业,乐于生育,也有能力养育后代,所以中国人口增殖较快。伏尔泰和魁奈探讨旨在
A.缓和法国尖锐的阶级矛盾B.批判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弘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D.增强中法两国的文化认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儿童教育理念,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在他看来,传统的学塾成为儿童的牢笼,儿童则把夫子视为敌人,易形成儿童的反抗心理。他将儿童比喻成草木,提出顺应儿童性情,肯定了儿童喜爱游戏的天性,并以“习礼”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王守仁说:“凡授书,不在途多,但贵精熟。”儿童读书贵精,当量力而为。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居官文人,将儿童教育作为统治者实现“下学上达”目标的便捷途径,广泛宣传治.国安邦之道,使社会成员从小就自觉接受建立在理学基础上的伦理道德教化。

——摘编自殷文洁《王守仁蒙童教育思想对当代小学教育的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快速发展,但人的自然属性却在社会变迁中遭到破坏,机器大工业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原有的和谐被破坏。因此,卢梭对人的自然本性加以探讨,发现了儿童这个独立特殊的个体,秉持“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开创西方儿童教育研究的先河。他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儿童是天性善良的、自由的和感性的存在。教育者要遵从儿童作为人的本性和儿童的本性,使其顺其自然的发展,同时儿童是具有尊严和权利的独立个体,所以成人不能剥夺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天性,从而使儿童的童年价值得到充分的保证王。

——摘编自李舒静《马克思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7 .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 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 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结合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021-03-1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复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孔子的面貌随时代、阶级不同而变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不遗余力地宣扬、倡导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堪称欧洲孔门第一弟子。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伏尔泰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孔子”与“朱熹的孔子”的差异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孔子的原因。
2021-02-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老一辈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尔、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的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同时,他们发动一场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新文学运动。这场知识风暴给儒家,包括传统伦理、风俗、人际关系和社会习俗,以粉碎性的一击;同时,还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了1895 -1911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论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中国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 -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原因及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编纂《四库全书》是继修纂《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纂而成。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出力最大的是纪昀,而所动用的抄写人员有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图书3100多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梭、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撰写人涉及学科条目代表作
伏尔泰历史学、哲学历史、智慧
孟德斯鸠哲学情趣(品味)
卢梭政治经济学、美学音乐
霍尔巴赫政治经济学、化学、宗教史、自然史
达朗贝尔前言、数学、物理学日内瓦
迪德拉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艺术、农业、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摘编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法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书编纂的相同之处并分别对两书的编纂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书所透视出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