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了西方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021-07-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关德。他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以上材料均选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宋元时期的理学家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入神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美】著《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西方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4 .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西,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西,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材料二陈独秀说:“吾宁思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思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胡适也指山:“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中国应该“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

——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出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时期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6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看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跶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9 . 历史学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一则,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

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材料三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特点与地位是什么?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说明梁启超观点的主要目的。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 . 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
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一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图二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