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晏婴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认为周礼能“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孔子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在他看来,人在其本性上原本相差无几,只是由于后天习俗的不同导致彼此道德品质的差别。因此,孔子认为,要想达到“仁者”的理想境界,关键在于个体的内心自觉,“我欲仁,斯仁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侧重于要求社会关系双方对已克制权利的索取、对人克尽义务的相互性。《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人必须“以诚载道”方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并认为“民无信不立”,必须“言而有信”、“敬事而信”方能立足社会。

——摘编自周庆玲《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西方文明充溢着追求自由、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因而,西方文化从源头上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保守思想存在根本的差别。西方人更加向往独立与自由。他们认为世界万物一切价值虽不必然为人所创造,但都是人所经验可及的,个人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西方人还倡导通过个人奋斗和竞争实现个人价值,强调自主、自立、自我奋斗。“人是生而自由的”,“确信和崇尚人类合乎逻辑地推理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主张“知识就是力量”,宣扬“科学万能”等。

——摘编自孙兰英陈嘉楠《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先哲提出的有关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022-11-30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学家波考克认为“英国启蒙运动以宗教性和保守性为特征……保守性在于英国的首要任务是维持由复辟和光荣革命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并以此作为再次发生暴力的防波堤。”由此可知英国启蒙运动的特点是(     
A.提倡自由主义B.重视传统和稳定C.反对过度民权D.维护天主教信仰
2022-09-27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届高三9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的启蒙运动震动了法国,也让法国人看清了自己的目标。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秉承洛克等人的思想,鼓吹共和,抨击专制还把政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分,彼此分立,相互约束。伏尔泰宣传英国社会制度和自由思想。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学说,人民有决定国家统治形式之权,并有推翻专制制度的起义之权。有了这样的思想启蒙就不难理解1789年国民议会通过《人权宣言》,1793年颁布《法国宪法》。至此,法国便走上了与英国相似的发展道路,这也就不难理解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在法国蓬勃发展。

——摘编自伍光良《启蒙运动路线图及其意义》

根据材料并围绕材料中的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逻辑性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文艺复兴促进社会进步B.理性主义的价值与作用
C.自然科学影响社会改造D.法治精神战胜封建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关于法国启蒙运动,有学者认为:“理论上,哲人们坚信打破宗教迷信、树立理性权威能使这个时代的人变得更聪明、更高尚、更幸福;但现实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或愿意接受理性权威,而基督教传统更是深深扎根于普通民众之中。”该学者意在(  )
A.抨击基督教会对人的思想束缚B.批评启蒙思想家对传统的割裂
C.反思法国大革命的暴力与激进D.说明理性与宗教精神不可调和
2022-06-03更新 | 692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在宇宙中寻找规律的努力转移到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坚信在人类社会中那种类似于宇宙规律的东西是存在的,也是可以被人认知的。据此可知,启蒙运动
A.促进了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B.引发人们对科学的关注
C.推动了理性主义精神的传播D.加速了科技革命的到来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契约生活这一领域,官方主流文化习惯以“义利”关系来衡量人们实际契约生活中的具体交易行为。这种“重义轻利”观念的宣扬使得古代中国契约生活的道德性更为突出,在官方主流文化看来,契约的互惠性应该让位于契约的互助性,他们视契约为老百姓之间相互救助的重要手段。在儒家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绑架”下,中国古代的契约制度缺少天然的商业属性,其被赋予了更多“救助”的责任。这就使得,如果“义字当头”,“利”就可以让位,甚至可以被忽略。而这种“义”需要到怎样的程度呢?似乎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而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些传统美德则顺理成章地成为最理想的“借口”,于是白纸黑字契约在“良心”和“道德”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你若较真,别人还会倒打一耙。

——摘编自万珊珊《从中西方契约文化看当今社会契约精神缺失》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封建经济关系的崩溃、罗马教廷的衰落以及新教的出现、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取代信仰的一致性、身份地位被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平等交往所取代,这一切变化导致非常重要的结果:一是个人主义的崛起,对个人的生命、安全、财产、自由等诸项权益的保护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要求;二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前那种概念模糊的“神授”王权、“天赋”帝国被具体的、强大的国家统治权力所代替。近代最早完整地提出社会契约理论的是荷兰思想家格劳休斯,往后的斯宾诺莎以及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等,这些人推开上帝、离经叛道,明确反对君权神授,用理性主义代替神秘主义和愚民政策。他们都相继提出了各有独立见解的社会契约理论。在这些思想家那里,有的利用社会契约理论来为君主专制制度辩护,但更多的则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借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来论证主权在民、主权利民以及自由、平等的政治主张,来论证进步的民主思想。

——摘编自罗国亮《试析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由来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契约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社会契约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对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德波认为美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导致进入美洲的动植物发生“退化”,如移植到美洲的甘蔗糖分明显不足;白人的后裔进入美洲后也会逐渐“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观点
A.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产物B.源于欧美大陆的相互隔绝
C.体现了反殖民主义的立场D.旨在突显欧洲文明的优越
9 . 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丰富多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请在时间轴上标注下列成就出现的大致位置。(写字母)
A.《大宪章》颁布 B.《十二铜表法》 C.《神农本草经》 D.子产《铸刑书》
E.《农政全书》 F.《齐民要术》 G.吕大钧撰成《吕氏乡约》 H.《唐律疏议》颁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

(2)不同的古代文明区域具有不同的特征。请将下列文字表述的特征与地图中字母的区域准确对应。(写字母)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佛教的产生
③文艺复兴的中心
④伊斯兰教的产生
⑤启蒙运动的中心
(3)追思历史名人的思想火花(写字母)
人物思想主张
①马丁路德( )A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康德(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工商皆本
③亚当·斯密(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④王守仁( )D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⑤黄宗羲( )E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主张自由竞争
(4)学校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下列中国学校形式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太学-书院-国子监-学堂 B.太学-国子监-书院-学堂
C.国子监-书院-太学-学堂 D.太学-书院-学堂-国子监
2022-05-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等级考复习综合测试4历史试题
10 . 为了人的解放,许多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出了积极的思索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这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摘自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   尽管人们可以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把马克思的学说分述为……然而,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马克思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类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1844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明确地把自己对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的承诺作出这样的表述:“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摘自孙正聿《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

材料三   针对“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的质疑,列宁反问:“面对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难道他们就不能奋起斗争,以求至少获得某种机会去为自己争得进一步发展文明的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吗?”这里的关键是人民“毫无出路”。站在人民利益一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然需要挺身而出,选择帮助人民脱离困境追求自己幸福的道路,哪怕这种道路被经典或教条所不容。列宁还说:“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就将因此而改变。

——摘自余金成《十月革命两大实践逻辑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指出康德认为“人的解放”包括哪两个方面,评价康德在探讨“人的解放”这一过程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补充材料中省略号处的内容,指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价值。
(3)根据材料三,分析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必然性。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2022-05-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