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2021-01-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 18 世纪的法国,理性显然是批判专制统治和宗教迷信的强大武器。这一重要的、革命的观念,到19世纪逐渐分化为两支,一支称为价值理性,主要强调用理性的精神构筑新的价值体系,为建立一个新型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支称为工具理性,即把理性视为一种工具,利用它来组织合理、有效的生产或社会管理体系。正是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加上工业革命以后大机器的运用,西欧各国社会生产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另一种思潮是浪漫主义,它强调个性,强调情感,强调对事物的直觉。显然,这是一种与理性主义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19世纪,浪漫主义的狂飙突进运动在欧洲到处流行,表明了人内心的个性冲动和激情的迸发,也表明了对理性所代表的秩序和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的反叛。

——摘编自徐鹤森《试论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价值理性在19 世纪欧洲政治实践上的反映。
(2)根据材料,指出工具理性与浪漫主义思潮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021-01-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欲望以及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宗教改革建立了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科学革命探索出认识自然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法,新的思维传统和科学精神由此形成:启蒙运动将人类社会作为理性认识的对象,激发了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上述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影响是
A.标志"人性大发现,B.描绘了西方资本主义蓝图
C.造成现代意识的兴起D.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上帝
4 .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请回答: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任意一个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12-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中的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及其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上多德说:“人的最高的善是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它揭示了人的地位、业及其历史作用。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首先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确立了人以及人的意识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和价值。

一一摘编自邓阿宁《中西人文精神传统之比较》

材料二 这一时期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要求运用人的理智,反对育从;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人性;道德观念上提倡放纵,反对自我克制:要求“公民道德”,认为事业成功及发家致富就是道德行为,提倡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摘编自杨寿堪《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

材料三 人文主义者普高认为是上帝置人于世界的中心,予人以自由意志,而启蒙学者则从自然规律和人的本性来论证人的解放的合理性,在他们看来,人生来就是平等、自由的,这是天赋予人的权利,谁都无权剥夺。

在文艺复兴时期,对于资产阶级而言,“平等”的要求只是局限于“市民”范围之内,但与之不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主张把平等扩大到一切人,要求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主张政治自由和共和国。尽管对自由、平等、共和国的具体理解在两个时代不尽相同,但其在反对专制、要求民主方面是一致的

——摘编自陈娜《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流变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两人思想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并分析其思想带来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对人文精神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发展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基本特征。
6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2020-10-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提出“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当汉武帝意识到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义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更强化了两汉历任皇帝“好儒尊经”的政学之风,并开始了儒学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制度化之路。汉代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便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树观的主导地位。“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统治者修订了侧重道德的官吏考核和奖励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权。

——摘编自杨汉民《汉代官制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材料二 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法于人”的信条,就是“博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被称为“欧洲孔夫子”。他认为中国专制君主政治开明,重视农业,实行科举制,重视文人等。事实上儒家文化很大程度上被他们不切实际地理想化了。此外,也并不是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像他们那样迷恋中国,比如孟德斯鸠和卢梭,就曾毫不客气地批判过中华文明带有专制、愚昧特征的某些方面。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时期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兴起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汉武帝推崇儒学和法国启蒙运动中关注儒学的主要目的有何不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包括了一系列较大的历史事件和丰富内容,它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整个主题就是重新恢复与升华“人”的主体价值,其锋芒首先指向中世纪神学的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

——摘编自孙锦泉《论盘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

材料二   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他亲自主持国务会议,签署一切国事公文,向各省派出具有财务、司法、暑察、行政和军事权力的财政官,任命各省市主要官吏。贵族和教士作为特权等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不仅不负担纳税义务,而且占据了全部宗教、军政、司法要职。对农民、城市平民及资产阶级等第三等级实行专政,压制言论,与第三等级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与此同时,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使法国成为欧洲除英国之外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一些法国先进思想家对社会弊端的分析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最终汇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即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摘编自【英】杰瑞米斯坦格鲁、【美】詹姆斯加维《极简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复古”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历史影响。

9 . 近代欧洲的转型一直伴随着思想解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的价值意义。
2021-02-0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10 . 有西方学者指出,启蒙运动强调知识的价值,并通过技术发明来实现知识的价值,但是技术发明的成果导致知识与权力等同,最后遮蔽了世界。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启蒙运动
A.促进了人类自主意识的觉醒B.偏离了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C.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D.受到世俗权力的严格束缚
2021-02-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