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教书匠、艺术家、工程师打下了一个新的学术基础,等到文艺复兴,大量的古代经典又从远方的图书馆重新被学者们带回到人间。知识,再度从神回到人。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1)阅读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兴起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角度理解“从神回到人”的涵义。

材料二   马丁·路德:“……除非我被《圣经》中的十诫判为有罪,或有其他显著的理由(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我并不接受,因为他们彼此互相矛盾),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因为违背我的良心,是错误又不安全的事情。求上帝帮助我!阿门。”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

材料三   早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分裂已导致了两个“法庭”的对峙:伏尔泰的“理性法庭”在审判迷信的同时也显示了对人类情感的审判,他所推崇的理性是指与对神的敬畏、对权威的崇拜相对立,与自发的情感、主观的感觉相对立的人的明智的判断,独立思考和自我选择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创建理性的国家。卢梭的“情感法庭”在谴责奴役的同时也显示了对人类理性的排斥,两个“法庭”的对峙使人们陷于冷酷的(不人道的)“规律”与浪漫的(反“科学”的)精神之悖论中,同时也开始了走出困境的探索。

——摘编自秦晖《共同的底线》


(3)人文精神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理解:①试结合伏尔泰的思想主张,简述他追求的是怎样一个“理性的国家”。②卢梭的“情感法庭”体现了他哪一思想,说明这一思想如何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请任意选择一种认识加以说明)
2021-05-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

——摘编自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根据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启示。
2022-03-26更新 | 481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且是在更高的学说基础上进行的。启蒙思想家们向世人宣称:人的相对正确的主规意识是衡量和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詹姆士·斯鲁威尔在《西方无神论简史》中这样写道:“(启蒙思想家)公开地提出控告,像这样大胆的控告以前是用所未闻的。现在要把罪犯拉到法庭上来,瞧,罪犯就是基骨!”他们认为现行的政治制度不但限制了人们身体上的自由,更扼杀了人们思想上的自由,这种不自由正是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和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根源,正是这种高举呼呼自由的旗帜,使得启蒙思想收兼了广大的拥趸。

——摘编自王颖茜《西欧启蒙思想研究》

材料二   《人权宣言》颁布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约定俗成地认为,其直接来源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它庄严宣布,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者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人权。人民享有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的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之后,将其列入1791年、1793年宪法序言。有西方学者把《人叔宣言》誉为“旧制度的死亡证明”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和启蒙思想家在宣传理论的形式上的不同点,并归纳启蒙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的主要理论渊源及其意义。
2022-07-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并经历史不断的沉淀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凡事让我(具体的我)满意的,就是正确的;由于每个人具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善。事实上并非如此,必定存在着判断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原则,这个标准或原则也即是善。那么,善到底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最高的“善”,他所谓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来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中心观点就包含在“知识即美德”这一公式之中。

——摘自张利涛《苏格拉底与优素甫“知识即美德”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如果现在被问及,“我们当前是否生活在一个启蒙后的时代?”回答是,“不是,但我们的的确确是生活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目前的情形表明,要让全体民众无需外部教导就能够在宗教事务上自信地运用自己的理智,甚或说是将他们自己摆放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中去,这一目标的实现也仍存在巨大的缺失。不过我们的确看见明白无误的征兆,人类朝向这一目标自由前行的道路已被开启,通向广泛意义上的启蒙的那些阻碍-那些从自我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的阻碍-正在逐渐减少。

——自【德】康德《什么是启蒙》

材料三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个正直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他深切体会到一个勤恳的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社会要负怎样的责任。他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要成为祸害。……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凡是他所了解到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迫害,他都要公开谴责。……一个在自然科学创造上有历史性贡献的人,对待人类社会问题如此严肃、热情,历史上没有先例。

——摘自【美】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编《爱因斯坦谈人生》


(1)阅读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认识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背景,分析说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后不愿妥协自愿选择死这一行为。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康德是如何回答“什么是启蒙”。并概括康德对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爱因斯坦在“自然科学创造上”的历史性成果。同时爱因斯坦也是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分析说明“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2021-11-20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强调理性、不重神学思辨的思想体系,并将中国的政体机制(如官僚体系、科举制度)、道德意识和哲学思想,都加以美化。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出版《中国近事》,认为中国有令人赞叹的道德和自然神论的哲学学说。这些启蒙哲士,通过间接地理解中国文化,撷取其需要的部分(理性),其理解虽有误解之处,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仍有重要意义。不久,随着欧洲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态度由称颂变为轻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不乏创造性之反应,先经主观的体会与选择,再益以推理与联想,虽常不免曲解,但有时竟达成真实的领悟。具有理性之官绅主张折衷与调和,使固有知识与新观念融合一致。而同时更有人歆慕西方新知,主动吸收并予传布。1900年之前,先知先觉者对西化辩护之理论,大致有以下四种:西学源出中国说;托古改制论;中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介绍中国文化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启蒙思想家学习中国相比,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之处,谈谈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建构。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等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