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接受了洛克关于财产私有权是人在自然状态就拥有的天赋权利的观念。“在我们这个不幸的星球上,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们不可能不分成两个阶级:一个是支配人的富人阶级;另一个是服侍人的穷人阶级。”卢梭则主张“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要想使国家稳固,就应该使两极尽可能地接近;既不许有富豪,也不许有赤贫。”

——据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伏尔泰《哲学通信》等整理

材料二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用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探索。

——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概述启蒙思想家在“财产私有权”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对“社会”觉醒的作用。
(2)结合所学,简述“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的理由。列举辛亥革命后先进中国人对“中国民主化道路”进行“新探索”的成果。
2022-03-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属于所谓“世俗”的)运动规律和天体(属于神圣的“天堂”的)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统一理论中。这是物理科学的,也可以说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

——陈云奎《科学技术史纲》

材料二   此时,牛顿理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科学领域,人们开始认为,理性分析应用于人类行为和制度应当同样有效,因此,希望能够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法则。启蒙思想家已摆脱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崇古思维,他们大多相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性思考,将会开创一个不断进步的全新时代。“进步”成为哲学家们的一种意识形态。启蒙运动的思想就这样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而用一套以理性构建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统一理论”的名称及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简析“统一理论”提出的科学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启蒙思想家的思维特征。结合所学,从人文精神发展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20-21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讲礼之用,和为贵,集中反映了孔子的中和思想,后来《中庸》中又明确提出了中和的概念。所谓中和,是指人和事物之间处在合乎中道原则的共处状态,这种状态表征的是人的情感发挥的恰到好处。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所追求的是公正,他认为公正是中道的根本,是所有人都认为的一种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的品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就应当公正地分配善与恶,既要反对特权主义,又要反对平均主义,试图达到是社会各阶层享有一份美好生活权利的中正状态。综上所述,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尽管在许多方面有一致的观点,但由于二者处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导致其伦理思想在社会实践上走上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但他们都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以促进我国的伦理思想建设。

——李蔚《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8

材料二   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康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两个词语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追求的“中庸”,说明两者的共通之处,并简要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康德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他思想的进步性。
2021-08-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教书匠、艺术家、工程师打下了一个新的学术基础,等到文艺复兴,大量的古代经典又从远方的图书馆重新被学者们带回到人间。知识,再度从神回到人。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1)阅读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兴起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角度理解“从神回到人”的涵义。

材料二   马丁·路德:“……除非我被《圣经》中的十诫判为有罪,或有其他显著的理由(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我并不接受,因为他们彼此互相矛盾),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因为违背我的良心,是错误又不安全的事情。求上帝帮助我!阿门。”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

材料三   早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分裂已导致了两个“法庭”的对峙:伏尔泰的“理性法庭”在审判迷信的同时也显示了对人类情感的审判,他所推崇的理性是指与对神的敬畏、对权威的崇拜相对立,与自发的情感、主观的感觉相对立的人的明智的判断,独立思考和自我选择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创建理性的国家。卢梭的“情感法庭”在谴责奴役的同时也显示了对人类理性的排斥,两个“法庭”的对峙使人们陷于冷酷的(不人道的)“规律”与浪漫的(反“科学”的)精神之悖论中,同时也开始了走出困境的探索。

——摘编自秦晖《共同的底线》


(3)人文精神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理解:①试结合伏尔泰的思想主张,简述他追求的是怎样一个“理性的国家”。②卢梭的“情感法庭”体现了他哪一思想,说明这一思想如何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请任意选择一种认识加以说明)
2021-05-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