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房屋的真理、为房屋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对比材料一,指出材料二历史事件主张的主要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个历史事件主张不同的原因。
2019-11-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材料二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如下表书目: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在材料二书目中选取一部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3 .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根据所学说明启蒙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4 .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治史学的人所凭籍的是史料,有史料然后方有历史……治史学的人对于史料的真伪应该是最先着手审查的,要是不经过这番工作,则其所著虽下笔万言,而一究内容,全属凭虚御空,那就失掉了存在的资格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

“史料学的目的,是从资料的来源和它的真确性以及作者的时代和他的环境等等方面去揭示出每一件资料的本质,以便人们根据了这样的分析,进一步综合某一时代的资料而得着正确的历史知识

——顾颉刚《古籍考辩丛刊第一集》

(1)依据材料,概括顾颉刚史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2)结合所学,运用上述方法,任选一则材料判断其能否作为研究孔子的直接依据并说明理由。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人的自由权》

“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3)依据材料概括17—18世纪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018-01-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
5 .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6 . 历史学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一则,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

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材料三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特点与地位是什么?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说明梁启超观点的主要目的。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属于所谓“世俗”的)运动规律和天体(属于神圣的“天堂”的)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统一理论中。这是物理科学的,也可以说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

——陈云奎《科学技术史纲》

材料二   此时,牛顿理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科学领域,人们开始认为,理性分析应用于人类行为和制度应当同样有效,因此,希望能够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法则。启蒙思想家已摆脱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崇古思维,他们大多相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性思考,将会开创一个不断进步的全新时代。“进步”成为哲学家们的一种意识形态。启蒙运动的思想就这样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而用一套以理性构建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统一理论”的名称及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简析“统一理论”提出的科学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启蒙思想家的思维特征。结合所学,从人文精神发展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就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的“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四“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史料三分析,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有何发展?

(4)概括材料四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2017-12-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人文主义思潮注重人的个性,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对近代世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言论
普罗泰戈拉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马丁·路德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救罪或全部免罪。每个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

材料二

书名作者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1)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和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3)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2017-11-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10 . 人文主义思潮注重人的个性,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对近代世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言论
普罗泰戈拉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马丁·路德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救罪或全部免罪。每个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

材料二、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得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书名作者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材料四、(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和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对近代科学和思想的影响。

(3)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4)依据材料四,从宗教和政治方面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2017-10-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