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西方启蒙运动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其相同背景有(       
A.资本主义产生发展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自然科学迅速发展D.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文化对14世纪以来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拜占庭人编纂、抄写和翻译了许多古典著作,这些著作又通过多条途径传到西欧。14、15世纪,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向西扩张,许多优秀的拜占庭古典学者前往西欧避难,为西欧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交通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这样,欧洲的人文主义者接触、交往,在东西方遥相呼应,把欧洲文化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解素蔚《拜占庭文化及其对西欧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儒教是具有道德感召力的理性宗教,对其大加推崇。在伏尔泰看来,中国的儒教是孔子所宣扬的“为人处事公正无私”的信仰,“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中国的儒教强化“人”而淡化“神”的特征正符合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在推崇中国儒教的同时伏尔泰的矛头所指向的是欧洲的宗教狂热和宗教迷信,他借用中国的儒教来阐述他的自然神论,成为他反抗神权思想的精神武器。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作为理想国度的中国“孕育了一个没有教义、仪式和狂热的宗教梦想。当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教士和政权相勾结时,他们在中国找到了这个梦”。

——韩梅《1840-1912法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拜占庭文化对文艺复兴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能得出什么启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4 . “启蒙运动”与“中国”颇有渊源、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近现代以来,中国出版了大量研究启蒙运动有关的著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作为一个自然神论者,他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作为其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种具有崇高理性、合乎自然和道德的新的“理性宗教”。他同样也受到中国文化以及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并高度赞同朱子理学自党的理性精神。伏尔泰主张不应该继续盲目速信基督教,应学习中国的儒家思想,用历史的眼光来判断基督教。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中国儒教是人类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

——摘编自那上仪《中国儒家思想对1718世纪法国的影响》

材料二   下列是中国出版的与研究启蒙运动有关的部分著作:

书名作者出版社
《新文化运动与世界文明》李勇安徽大学出版社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商务印书馆
《法国大革命史》阿尔贝,索布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的原因并对这一行为进行评价。
(2)请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两本书,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分别说出选择这两本书的理由。
2022-03-05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的《中国传教史》将孔子比拟为古代希腊的大哲学家,认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过着良善的道德生活。该书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深受中国输入的陶瓷、丝绸产品的影响,具有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性。18世纪,法国人魁奈创立了重农学派,其刊物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在魁奈的敦促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898年,严复节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掺杂进自己的大量发挥,出版了《天演论》。是书将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推向极限,痛陈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万古不易的天演定律,一经刊印便风行全国。梁启超说:中国数千年学术之大体,大抵皆取保守主义,以为文明世界,在于古时,日趋而日下,进化观念传入后,以为文明世界,在于他日,日进而日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角度分析17、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进化论在当时中国风行的现象。
2022-04-30更新 | 465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从此确立了它们的统治地位。它们把自己活动的领域和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它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老子、庄子把所谓“天道”“地道”“人道”中的“道”抽象出来,实际上是被实体化了的普遍规律。荀子主张以“道”为“衡”,也就是主张以人们认识到的法则、规律为裁判、衡量一切的准绳。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的理性主义在17世纪传入欧洲后,对启蒙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洛克的学生沙夫茨伯里伯爵就曾表示:“有一种强大的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自由国度……文学与知识必将空前地大步前进”。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欧美启蒙思想家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认为他们提倡的原则也适用子全人类。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宗教上的蒙昧主义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理性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古代理性主义的发展并说明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其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既是对周公“保民”思想的继承发展,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以民为本”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主张民为国本、立君为民和政在养民;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主张深深地影响着历代统治者,使民为国本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就其实质而言,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底层老百姓的处境,为人民争取了利益,迫使统治阶级不敢过分剥削人民。其理论的深刻性和实践的高效性深深地影响了后来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即使今天,先秦民本思维、政治主张仍展现出其强烈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党提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当代,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精华为中国民主发展提供了动力。

——摘编自《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

材料二   人本主义是西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源于古希腊,兴起于文艺复兴,在启蒙运动时发展为政治上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反对神本论,肯定人的价值、尊严,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它反对特权主义和专制主义,提倡个性解放,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它反对将人格集体化、模式化,注重个性多元化。在历史上,这些思想推动了社会民主、法治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生活。由于历史局限,人本义在探讨人性的时候,并没有将人视为现实社会中的人,而是将人视为超时代、超社会的抽象人,并根据抽象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等原则去理解和说明现实社会中的人,这致使它对人性的理解只是一种抽象理解,这种形而上的思维方法,必然导致对人性的认识陷入唯心史观的困境,也必然解释不了人。

——摘编自《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本理念的主要内涵,简析儒家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2-01-1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启蒙运动的层次丰富多变,复杂性与多样性成为了这场运动永恒的探讨话题。它既不是纯粹的理性主义,也并非一味的倾向非理性主义,它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思想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尽管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二   在文化观上,他批判启蒙运动所颂扬的文明与科学的进步(反对以启蒙思想家的知识和智慧为信奉标准),并对启蒙思想家所高扬的理性原则……提出深刻的质疑;在艺术观上,他是感伤主义的代表和“浪漫主义之父”,这个流派的意识形态由于过于颂扬意志和情感而具有反启蒙、非理性的性质。

——摘编自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反启蒙思想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的一个思想特征是,对于人认识自身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具有自信。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这就是说,人凭着健全的常识来观察世界,而后才做结论。许多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日益不再接受那些不根据经验观测就宣布为真理的思想。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欧洲盛行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知识界“愈来愈具有自信”的原因。
10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文艺复兴,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极高,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之前只能画神不能画人,文艺复兴之后的作品千姿百态。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的创造性就像火山一样爆发。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三 主权问题成为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这个国家?该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中为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而创建的制度,并指出前一制度是如何具体运行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