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伏尔泰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中国的“理”,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伏尔泰推崇“理学”的主要原因是(  )
A.理学的思想内涵丰富B.构建理性王国的需要
C.儒学在西方传播广泛D.启蒙思想批判力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进行探讨。伏尔泰认为由于中国的政体温和,民众的财富逐年增加,人口也就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重农主义学派创始人魁奈认为在一个优良的政体之下,人民安居乐业,乐于生育,也有能力养育后代,所以中国人口增殖较快。伏尔泰和魁奈探讨旨在
A.缓和法国尖锐的阶级矛盾B.批判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弘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D.增强中法两国的文化认同
3 . 伏尔泰逝世13年后,其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的人更是达60多万人。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敬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有
A.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B.他尊崇理性,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C.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D.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歌颂自然的人性
2019-05-23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欧洲社会转型的需要
B.中国国力日益强盛
C.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D.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伏尔泰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他去世后,法国人民在1791年将其遗骨迁葬于先贤祠,以供人们瞻仰。法国人民如此怀念伏尔泰的原因不包括
A.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B.他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
C.他最先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D.他的哲学著作有《哲学通信》等
2017-10-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伏尔泰是一位睥睨一切传统权威的批判家,但他对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他推崇中国儒家文化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认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        )
A.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的精神枷锁B.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制度
C.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D.有利于建立代议制的政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