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孔像之争”

在中国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尽管他们一生声名显赫,但多时过境迁,也就被淡忘了;只有生前郁郁不得志的孔子,其人格与思想的影响历久而不衰。

材料一   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宋真宗时,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和“至圣文宣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

材料二   法国作家伏尔泰曾经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世界就不会发生战争了。他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膜拜。

材料三   晚清之后,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在20世纪,一生颠沛造次的孔子在逝世二千多年后,又遭遇了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在这两次运动中,孔子都成了当时人们否定、批判和声讨的对象。

——以上均摘自《辽宁晚报》2011.1.19

材料四   美国总统里根在致祭孔子大典筹委会主任的信中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五   2011年1月11日上午10时,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如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落成。由于天安门广场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地点,这条新闻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甚至在人民网还开通了“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专题讨论。

——摘自《人民网》


问题
(1)请给“素王”作个解释。并说明汉代以来,统治者追封孔子的原因。
(2)在20世纪,孔子所遭到“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分别是指什么?
(3)伏尔泰顶礼膜拜孔子寄托着他怎样的思想?
(4)你怎样看待“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
2020-02-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从此,对人类智慧的信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观念。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财富、自由与平等。

——杨国栋《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回溯、思想评价及宪政意蕴》

材料二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立的一项契约。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来。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社会契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
(2)据材料二,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社会契约精神在现代国家建构中是如何体现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契约精神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3 . 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材料二中国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分析“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共同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并分析出现这种共同思想的原因。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级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   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

——张卫、朱江《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摘编自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及其形成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世纪”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6 . 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是“世界理性”;……我们深信有一个神存在,我们是他的作品

——伏尔泰《形而上学论》

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时上帝有所认识。

——牛

材料二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立法之权

——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l)概括材料一中伏尔泰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牛顿“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的主要著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卢梭在私有制和国家政治制度一上的主要观点。简述他们的政治启蒙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

7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思想认识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儒家思想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智者学派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差异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他看到,儒学用自身道德伦理来协调人间事物,不宣传神怪,这比欧洲由“上帝”来支配要进步得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就是“博爱”的本义,这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2)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儒家文明?
材料四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抨击孔子的原因。 对比材料三、四,指出两者对孔子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2019-01-30更新 | 6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陕西省礼泉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

材料二   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

——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
2017-09-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3)请依据上述材料评价启蒙运动?
10 .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