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上述材料体现了
A.天赋人权观念
B.人民主权观念
C.社会契约观念
D.三权分立观念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中文艺复兴的“两个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哲学家们分别提出了哪些思想来“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3 . 1734年,流亡英国的伏尔泰将其在英国的见闻和思考写成《哲学通信》在法国出版。6月10日巴黎最高法院判决该书“危言耸听,反对宗教、美德和人们对政府权利的尊重”。当天,书被巴黎行刑者当众“撕毁并付之一炬”。这反映出
A.法国与英国处于敌对状态
B.启蒙运动的高涨令法院恐惧
C.启蒙思想的传播冲击了法国社会
D.伏尔泰以自由、平等为宗旨
4 . 伏尔泰认为:“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这主要表明他
A.肯定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B.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思想
C.主张理性的宗教信仰
D.积极追求幸福的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该事件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最为接近
A.孟德斯鸠:“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B.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C.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6 . 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君主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2017-03-07更新 | 184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8 . 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 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A.生而平等B.天赋人权
C.信仰自由D.独立自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本质意图是:
A.启蒙思想家主张欧洲应当建立古代中国的礼法体制B.中国儒学是西欧启蒙思想的的源头
C.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儒学里找到理性王国的依据D.中国儒学里包含里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