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伏尔泰在描绘心目中理想政治体制时说:“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在这个政府里,老爷们高贵而不骄横,且无家臣;在这个政府里,人民心安理得地参与国事。”这表明伏尔泰
A.主张开明的君主体制B.提倡天赋人权
C.反对限制君主的权力D.强调分权制衡
2 . 伏尔泰高度评价路易十四、伊丽莎白等强权人物是“愿意为善的专制国王”;同时也发现,不仅王权,其他任何权威也都“暗中伤人”,从而得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的结论。基于此,伏尔泰(     
A.反对君主制度B.提出了分权思想
C.抨击封建特权D.倡导君主立宪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
A.君主专制B.共和制C.贵族制D.君主立宪制
2019-12-24更新 | 16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哥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③卢梭——社会契约                                        ④伏尔泰——三权分立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
2019-11-27更新 | 125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2011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卷
5 . 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材料表明伏尔泰
A.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
B.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C.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
D.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019-11-05更新 | 451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伏尔泰说:“我看到机器,我想到有一个机器匠。宇宙是非常奇异神妙的机器,也一定有一个非常奇异神妙的智慧——宇宙的创造者(自然神)”。这一思想
①鼓励人们去探索物质世界
②助长了人类的理性化倾向
③受到了量子理论的影响
④没有摆脱天主教神学束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2019-09-23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伏尔泰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由此可知伏尔泰
A.偏离了理性思考的轨道
B.背叛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未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8 . 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
A.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
C.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
D.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卢梭和伏尔泰是同时代的人,两个人的思想争论激烈,甚至互相谩骂为敌,但伏尔泰的伟大在于,他虽然对卢梭的作品深恶痛绝,却又愤怒地谴责要把卢梭作品烧毁的瑞士政府。这一现象主要表明伏尔泰
A.与卢梭思想存在根本性分歧
B.坚守言论自由的民主意识
C.不赞同卢梭改造社会的方案
D.谴责瑞士政府以避免革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写于175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老实人”甘迪德是一位男爵收养的私生子,由于他爱上男爵的女儿,结果被赶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漂泊流浪,一路上他遭遇种种的折磨和灾难,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陷害、迷信,可是他仍然坚信他的完美世界观。直到他到了一个黄金国,国内遍地都是黄金、碧玉和宝石,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他终于慢慢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冷漠,于是他抛弃了以往的哲学思想,并开始相信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因为劳动使人们远离三大痛苦:烦恼、过错和欲望,这是让生活轻松的唯一办法。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