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魏晋时期,官方藏书以万卷计,普通官员私人藏书也可达千卷,藏书之风和抄书之风尤为盛行。晋人张华搬家时,运输书籍的车就达30辆之多,以至于“四海之内,家有文史”成为当时书籍兴盛的写照。对这一现象分析合理的有
①造纸术的改进促进藏书量增加
②雕版印刷的发明推动文化兴盛
③抄书之风兴盛有利于文化传承
④私人藏书增加适应了科举需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明清时期,西方数学等著作传入中国后,“西学中源”说出现。黄宗羲说“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康熙帝说“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尔”。19世纪中期以后,李善兰等人的数学研究均得益于西方数学原理,故加以驳斥“西学中源”说。对这一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学中源”说是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接触时的一种文化观
② 黄宗羲未认识到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本质不同
③“西学中源”说肯定了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西方的先进
④伴随西学不断传入,“西学中源”说逐渐被中国学者质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414次组卷 | 6卷引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选必3-素养测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刷术的发达,是推动宋代文化的巨轮。古代的文字,书之于简牍。……简牍,总是供人观览,而非以为摹拓之用的。……隋、唐之世,印刷之事,还不盛行。……宋以后的书籍,传于世的,远非唐以前所能比,就是受印刷术发达之赐。活字板是宋代毕昇所创,事在仁宗庆历中。

--摘自吕思勉《中国史》

材料二我个人认为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原因不在于恶劣的政治环境抑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造力,而在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所提供的特殊激励机制,使得有天赋、充满好奇心的天才无心学习数学和可控实验等对科学革命来讲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蕴含于人身上的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等)。因而,对自然现象的发现仅能停留在依靠偶然观察的原始科学的阶段,不能发生质变为依靠数学和控制实验的现代科学。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西汉时期并行使用的书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从唐至宋印刷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的不同态势,从科举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出现这种态势的原因。
2021-05-09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外科技文艺的巨大成就(A卷新题基础练)
4 .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种竹简数学文献《数》《算数书》和传世文献《九章算术》都对盈不足术、按爵位分配财产、赋役分派、大型工程劳力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
A.历史渊源较久远B.服务于现实需要
C.重视逻辑与推理D.居世界领先地位
2021-05-07更新 | 1590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刚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A基础过关卷)
5 .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撰的一部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共609个条目,其中有关自然科学的条目如下,由此可知该著作
《梦溪笔谈》自然科学条目分类表(摘编自祖慧:《沈括评传》)
内容条数内容条数
自然观(阴阳五行)13数学12
物理学40化学9
天文学26地学37
生物医学88工程技术30
A.系统总结了古代科技成就B.主要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
C.记录并指导人民生产实践D.没有摆脱经验型实用性思维
2021-05-06更新 | 432次组卷 | 13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拔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