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认为:“词体至宋而繁荣⋯⋯援佛老精神以入儒的宋学背景⋯⋯与宋代空前发达起来的市井商业文化意识彼此交壤,导致了宋世文人尚义理而又随俗逐媚的精神势态”。该学者认为“词”在宋代得到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理学地位的确立B.市民阶层的逐渐崛起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2023-02-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红楼梦》和《人间喜剧》都被誉为“百科全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兴衰的艺术升华,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包办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在这些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历史背景之下,作者用特有的笔法向读者展现出来了当时腐败、没落的时代特征。

——摘编自杨蓓蓓《论<红楼梦>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首雄伟的史诗,其中描写了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一个完整时期;同时,这也是一部起诉书,向世界控告腐蚀人们良心的金钱的罪恶,这部起诉书在我们今天也依然保留着它的巨大现实意义。他所创造的典型艺术形象具有哲学的深度和历史真实感。正是这种哲学的深度、历史真实感和作家塑造形象的非凡才能,造就了《人间喜剧》的不朽。

——摘编自李菡《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部文学作品相似的艺术特色。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
2022-01-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高度繁荣的阶段。清代编订的《全唐诗》共录作者2300余位,诗作48900余首。唐诗以“近体诗”(格律诗)为主,其中又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其他五言、七言古体诗以及杂言歌行诗也占不少比例。唐代诗作,或悲壮、或苍凉、或粗犷、或飘逸,实在难论穷尽。唐诗的作者队伍,上至帝王公卿、学者名流,下至僧尼道士,其间名家迭出,各有千秋。

——摘编自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

材料二   明清中国社会的一大变化就是城镇的空前繁荣,官宦、土绅、客商、游人徜徉于茶馆、酒楼、店铺之间,饮食男女,奇装异服,恰是一幅呈现人生百态的浮世绘。中唐以来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也竞相世俗化。市井文化的繁荣,为明清小说的丰收准备了肥沃土壤。《中国图书总目》收明清小说713种,《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收明清小说670种,合计1300余种,蔚为大观。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诗歌在唐代高度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说发展成为明清时期代表性文学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清时期,既有市井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也有《儒林外史》《红楼梦》为代表的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明清小说繁荣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昂扬向上的社会风尚B.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
C.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D.社会矛盾的极端尖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柳永是北宋词作大家 ;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长于铺叙,工于点染。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增衍小令,或改制旧曲,或自创新调,创作了大量的慢词。慢词的词调逐渐固定下来,慢词这一形式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趋于定型。他善于以曲折委婉的白描手法写景、叙事和抒情,尤擅长书写离人思妇和羁旅行役。如《雨霖铃》和《八声甘州》皆堪称不朽名篇。柳永填词较多地采用了民间俚俗之语,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除了以前的文学作品中较少出现的市民情调,因而风靡一时,乃至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柳永填词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柳永在词作上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词研究专家黄杰在《宋词与民俗》中指出:“两万多首宋词中与当时民俗直接、间接相关的,占有很大的比重。”导致宋词与民俗直接、间接相关的原因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宋代民族矛盾尖锐,民俗词更能体现人民群众对国仇家恨的理解
B.宋代科举制的推动,参加科举的士人大都出身低微,更熟悉民俗
C.宋代阶级矛盾尖锐,民俗词更能调动下层百姓反对统治者
D.宋代市民阶层扩大,与民俗相关的宋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7 . 历史人物评价

李商隐(813858),开成二年进士,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在李商隐不到1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少年时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唐大和三年,他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受到令狐楚的欣赏和器重,令狐楚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

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通过揭露晚唐皇帝服药求仙,慌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诗人描写晚唐荒凉到“高田长槲栎(hui们),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李商隐曾做县尉,不满于对县太爷卑射屈节,告假回长安,并作诗《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求假归京》。李商隐经历了唐朝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个皇帝,前几个皇帝要么被宦官杀死,要么被宦官所拥立。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商隐政治生涯坎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商隐的个人品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描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历史,通过了错综复杂的斗争,塑造了-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三国演义》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主要原因在于
A.迎合了大众的价值取向B.真实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C.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D.贴合人们的生产生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小说是被摒弃在主流文化之外的文学样式,由于其游离在官方视域之外,因而得以生存乃至蓬勃发展。同时,明清时期颊繁而又严苛的文字狱,使得文人小心翼翼,避免贪-时文字之快而触犯统治者的禁忌,以致遭罪甚至遭遇满门抄斩的灾祸。于是,这个时期的文人很容易就转向为通俗小说作家。仕途不畅、人生失意,都极容易使得丈人寄情于文学创作。

——摘编自彭巧《明清章回小说中情理冲突模式研究》

材料二 《红楼梦》通过贾宝玉的自由人生和以贾政为代表的道学人生的冲突,表现了对主体意识的礼赞和对程朱理学的批判。《西游记》通过对孙悟空的主体意识和人格自我完善中的能动作用的肯定,表达了个体人格与群体人格、主体意识与伦理意识统一的人格理想;以不乏调侃意味的笔调描写了猪八戒好色贪财.爱吃好睡的世俗性格的同时,最终还是让如来佛封这位色情未泯、口壮身慷、食肠宽大的八戒适得其所地做了个受用的净坛使者,这表现出的是当时人们对人欲的认可和宽容。《儒林外史》则以人们对功名富贵的态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点,对在功名富贵面前保持独立人格的真儒奇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同时又以对经世实学的重视和以对礼、乐、兵、农的提倡,表现出对阳明心学空谈心性流弊的纠正。

——摘编自宋克夫《论章回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表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说唱文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艺术形态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唐代,说唱文学的文体种类包括俗讲、变文、词文等,每一种文体都形成了特定的体制。俗讲是在倡导经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陈汝衡在《说书史话》中所说的“寺院里的和尚的俗讲演进为说唱民间故事”。唐代还出现了以表演为生的专职艺人、一定数量的说唱底本、固定的演出场地、规范的演出流程以及一批有着说唱兴趣的观众。宋代,在瓦舍内聚集了杂剧、小说、散乐、相扑、说唱等各种各样的娱乐项目,鼓子词、诸宫调、大曲等多种形式的说唱艺术随商业发展日趋繁盛,说唱文学达到了巅峰。

——摘编自梁利玲《中国古代说唱文学源流探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民间说唱呈兴盛之势,其中以子弟书、弹词、木鱼书最具文学价值。明清出现了量韵文与散文相结合的叙事诗,韵文句式更加灵活自由,如每句字数七字到几十字不等。在子弟书中,大量排比、反问、复沓等手法的运用构成了整体性的特色,在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中,这些辞章已化为生命的浅斟低唱。子弟书所运用辞格之多,在文学史上可谓首屈一指。说唱中的一些修辞或语言已形成一种叙事的范式,有时会给人一种重复之感。弹词、子弟书、木鱼书的优雅文笔与文人的参与关系密切,弹词的很多名篇是由江南才女创作的,木鱼书也有很多文人参与创作。在南方,《花笺记》和《二荷花史》就分别被称作“第八才子书”和“第九才子书”。

——摘编自蕴华等《论明清说唱文学对传统叙事诗的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民间说唱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民间说唱文学创新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以来民间说唱文学发展的原因。
2021-12-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