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字、书画和戏曲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仓颉创字,敬天敬神,担着大伙的祸福安危。在那些文字造型中,很少有横冲直撞、东侧西歪的文字,文字表情大多是平稳与安详的,充盈着一种静态的美感。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不管是象形,会意还是形声的字,不管是雄劲素放还是秀丽婉转的书写风格,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却是更加趋于稳定。汉字自商周的甲骨文、金文、篆书至汉隶唐楷,异彩纷里,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写法,同一种字体也有各种写法。各书法方家都始终不离不弃,坚定不移地信守着那个四平八稳的方块格局。


据分析,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起源与北方的游牧民族相关,古印欧语的创始人创造文字时,临慕的物象都是那些奔跑运动中的物象成是歪斜着蓄势待发的一些物象。古英语的起源有日耳曼人的影响,现代英语主要受希腊语和拉丁文的影响,而后两种语言又直接源自脖尼基文。腓尼基人为适应商业的快速要求,将埃及人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楔形文字简化成了歪歪扭扭、动感十足的22个字母,颠来倒去组成文字,希腊人在22个字母基础上变做26个字母,肇始于游牧民族或是海洋文明的拉丁字母以及由此衍生的英文,体现的是一种婉转灵动之美。

——摘编自郭东《静态美与动态美——从汉字与英文的造字差异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字与英文发展过程呈现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汉字与英文差异性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源头和中华文化根脉。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朝实行的“书同文”制度,为国家统一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社会俗用的隶书开启了汉字隶变楷化的规范之路。秦汉以来汉字的形体样式基本定型,成为大一统格局的文化支撑。汉字还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中国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很大,但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发挥了沟通信息、联通人心、汇通文化的功能。几千年来,汉字体系前后相继,未曾断裂,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到计算机处理的现代汉字,其方块样态、线条构形、表意原理一脉相通,一以贯之的汉字系统,为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创造了稳定性条件。

——摘编自刘翠霞《汉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材料二   15世纪晚期,印刷术的兴起便教士与学者失去了对文化知识的独占权。更为重要的是,使英文版《圣经》价格更低廉,从而推动了民族语言的大众化和标准化。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颁行的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中强调,各级司法官员必须保证在法庭上使用英语。17世纪初,詹姆斯一世强调用英语把英格兰与苏格兰联合起来。18世纪,随着工商业发展,苏格兰人更加意识到,善用标准流利的英语写作和交流,能给自身经营活动带来更大好处。在威尔士,人们发现学习英语是摆腿经济和社会地位相对弱势的重要逢径。进入9世纪,实大在成在南等教育中的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统治吧,不列颊尼亚!》是皇家海军军歌,出自18世纪苏格诗人之手。歌词中饱含了辉格党的理念,即我们是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融合成的不列颠人,属于同一个国家,享有同等的权益和自由。至19世纪初,《爱丁堡评论》成为英语世界最有影响的政治读物,编辑们力图让读者感到这份出版物拥有不列颠国家文化意识,传达的是一种高度的国家使命感。

——摘编自张炜《英语与近代不列颠国家的身份认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在不列颠地区盛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字和英语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南宋画家李唐绘制了《村医图》,如图所示。画面中,医生在众人帮助下用艾草熏灼的方法为患者医治创伤。据此可知,该画作
A.以都市生活为绘画题材B.体现了普通百姓的经济诉求
C.反映医术在民间的推广D.凸显艺术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A.书法实用性加强B.书法流派的统一C.竹简木牍的应用D.纸张使用的推广
2021-09-12更新 | 5136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他们自创一格的“书法字体”属于
A.小纂B.隶书C.楷书D.草书
2021-06-15更新 | 4260次组卷 | 50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清代山东潍县年画《二月二》,描绘了群臣护卫皇帝耕田,正宫娘娘送饭的情景。该画
A.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风格B.寄托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说明重农政策的严格推行D.客观还原了历史真实面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韩愈的这段描述赞美的是
A.王维绘画之清新脱俗B.杜甫诗歌之凝练苍劲
C.张旭草书之狂放抒情D.苏轼文章之挥斥方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
A.理学思想兴起B.科举制度完善
C.科学技术进步D.商品经济发展
9 .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2020-07-12更新 | 884次组卷 | 60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高邮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选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的新开拓。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且喜爱画影,自认为:“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突出写实技能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C.讲究勾画精致
D.注重神韵意趣的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