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字、书画和戏曲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材料  赵孟頫,元代书画巨匠,为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他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他摆脱了南宋画院形式主义的习气,在绘画上提出“不求形似”,提倡人物画要继承唐人技法,山水画要学五代人董源。他认为“书画本来同”,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他的书法用笔圆转流美,骨力秀劲,世称“赵体”。
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在他二十岁左右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赵孟頫书画艺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画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欣赏下列书法作品: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两幅字体的名称及其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种字体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两幅作品书写显得比较自由,请判断其字体。图3字体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图4中的这种字体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情感?

(3)材料三中图5、图6、图7的字体有何共同特点?有人认为,材料三是同一时期的社会状况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2017-10-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检测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大开唐风”。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整理

材料三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材料四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四大徽班遂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到唐朝达到高峰。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并列举两部典型的文学作品。
(4)据材料四,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2018-09-07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检测卷二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结合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