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医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近现代西医的传入,中国医学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的成就

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的成就

战国时期的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清代,西方的解剖学、药物学等与治疗方法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奠定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开设医院,开办医学校,促进了西医在我国的传播、发展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完成《伤寒杂病论》,为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唐本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国家药典,较为系统地总结唐朝以前药物学成就1980年,卫生部明确指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都要大力发展,推动医学科学现代化”
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的药物著作,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和中医药成果迄今获得的最高奖项

——摘编自徐江雁《中国医学史》


上表为中国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上述材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2-04-01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选必2-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时代,我国先民在采食植物和狩猎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一些运用中草药的知识。《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神农本草经》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属阳,五味属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唐初医学家孙思邈著成临床医药学巨著《千金方》,取“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意。时至宋代,制定了制剂规范,在用药上已将重要的配伍禁忌药物具体地加以总结。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综述了16世纪以前药物学成就,收载药物已达1892种。为明确药物产地、形态等,他不畏艰苦亲自到各地采访,搜集各种药物标本。《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先无机物而后有机物,先植物而后动物,“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随着西学东渐的加快,西方医药输入日益增多。近代名医张锡纯明确提出了“中药”与“西药”的概念及其二者差异。云:“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

——摘编自张效霞《辨证论治的由来》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类中医药院校陆续建立,其中以本科院校为主,兼有专科教育为补充。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药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我国基本建立了以药材生产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商业为纽带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中药在治愈甲型H1N1流感,防治乙脑、流脑、手足口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总额达40.19亿美元,新兴市场出口增速强劲。

——艾嘉仁《中医史:细说现代中医的创新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中药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2022-04-03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二第1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清初,有名医吴有性、戴天章、刘奎,皆以治瘟疫名。有性推究病源,就所历验,并著论制方,一一辨别。古无瘟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戴天章好学强记,尤精於医。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为人疗病,不受谢。乾隆末,刘奎著瘟疫论类编及松峰说疫二书。又以贫寒病家无力购药,取乡僻恒有之物可疗病者,发明其功用,补本草所未备,多有心得。所著书流传日本,医家著述,亦有取焉。

——摘编自《清史稿》卷五百二

1907年前后,医学家丁福保将“传染病”称为新事物,“自新事物逐渐发现,而传染病之见解,逐渐超于新方面矣”。激进人士甚至产生了“欲强国必先强种,欲强种必先研究卫生,欲研究卫生,必先注意传染病之卫生为最要。中国医道晦盲,卫生一道不讲求,数千年于此”。1910年丁福保撰写《急性传染病讲义》,介绍这门学科产生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新知识的内容。在其影响下中医界迅速接受了“细菌学”和“传染病”的学说,并把它纳入中医学知识体系中。

——摘编自高晞《疫病的现代性:从“瘟疫”到“传染病”的认知嬗变》

(1)根据材料,概括四位名医在医学上的贡献,并对他们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医学自我革新的社会意义。
2021-12-27更新 | 1977次组卷 | 12卷引用: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