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传统工艺是历史上形成并传承至今的手工艺。传承与研究传统工艺,对承续国家文化命脉、保持民族精神特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所有肇自人工的传世、出土的文物,以及古建筑、古代工程,都是传统工艺的产物。这些传统工艺和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环境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但从先秦到清末,3000年间比较系统地记述工艺的只有春秋后期《考工记》和明朝末期的《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则散见于正史、裨史、笔记、小说,且多半很简略,有的只是片言只语。中国古代重道轻器,视手工艺为“末技”,有些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工艺,如铸铁柔化术却从未见有著录。

2004年中国政府签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后,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达1350余项,占非遗总量的1/4,且因其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分外受到重视。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作重心也由保护向振兴转变。2016年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全集》涵盖传统工艺的全部14大类,记述了近600种工艺,是300多位专家、学者、匠人在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上,对传统工艺进行细致的实地考察、经科学分析检测和鉴别论证,精心编撰而成的。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工艺制品将有更多、更高的需求,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工艺,将越来越被重视和善待。

——摘编自《与手艺同行:华觉明论传统工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12-2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1 古人在用水排冶铁                         图2 瓦特和他发明的联动式蒸汽机
           
图3 投放原子弹后的广岛                    图4   代步工具平衡车
从以上图片任选两幅图片,拟定一个“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关系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对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2-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古代农业与士人群体】

材料 我国古代农书的数量众多……南宋初年的陈勇的《农书》,是现存最早记载江南农业情况的著述,也是最早以"农书”为书名的古籍。全书简明扼要,分为三卷,上卷讲种田一特别是水稻田,中卷讲牛,下卷讲蚕桑。陈勇总结前人经验和当时传说,加以实践检验后,选.择其中有用的写成此书,重点突出,如把养牛提高到与种田平列,并开创了将蚕桑作为农书重要内容的先河。

最为著名的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这是古代篇幅最大的综合性农书,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农桑通诀”六集,属于农业总论;“百谷谱”十一集,分述谷属、蔬属、果属、竹木、杂类等经济作物;“农器图谱”二十集,是王祯从前人的著作中辑集资料,根据自己对实物的.观察和创新,绘图写谱而成……集元代以前我国农机具之大成,是全书的重点和最有价值的部分,论述了260余种农机具,对每一种农机具都有图文字说明,并附长诗一首。

清初,《沈氏农书》,又名《补农书》,包括“逐月事宜”“运田地法”“蚕务”“家常日用”和“区田法”五部分,是继陈募《农书》后江南农业的再一次集中记载,内容琐细而切实。与陈勇《农书》一样,它也是私人编著的地区性农书,注重小规模农业经营中的技术总结,有点家训的味道。

——摘编自沈胜衣《农书中的“农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古代农书的一个特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这种文化遗产对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摘编自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请写明申报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称,并阐述申报理由。(要求:申报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