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造纸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基础帐薄在乡编造,正本留乡,副本呈县,郡、州无法直接掌握帐薄的情况。乡吏操控了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权利,中央监督、审核有关国计民生的各种数据,造假严重,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基础帐薄转而由国家控制力更强的县廷负责制作,一式多份,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中央据此可以更深入的掌握实际情况,发现地方弄虚作假,也可以利用同一时期的相关簿籍或前后不同的时期同类薄籍进行查核。

——摘编自张荣强《简纸更替与中国古代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

材料二   以文书为基础的行政,与文书的形态、材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略微夸张一点说,中国古代集权国家就是确立于简牍这样的书写材料之上的。书写材料在相当程度上规定着行政体系, 一旦书写材料发生变化,行政制度就会受到影响,从逻辑上讲,它甚至最终影响到国家政治的变化。在简牍的基础上展开的汉帝国的行政,与纸张时代的唐代的政治之间,必然是有区别的。

—— 【日】富谷至《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文书行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2022-12-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赢在新高考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改造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技能。人类技术的进步经历了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到科学研究的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交流越来越深刻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书写媒介经历了从沉重的石头、泥土逐步向较轻的龟甲、兽骨、木板、竹简和软绵、便携的羊皮、绢帛、纸张的转变,……这些转变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传播的文明程度上是怎样地让西方人望尘莫及。对于这些,用施拉姆(1982)的话说:“它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

材料二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梦想自己能有两只“顺风耳”、一对“千里眼”,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迅速而真切地得到远方的信息;更梦想自己的声音和形象能够记录下来,传之千里,流之百年。

材料三   第五次传播革命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以交谈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邵培仁《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中国人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的标志性人物及生活年代,以此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期有助于人们远距离传递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列举马可尼的国家及其贡献。
(3)解读材料三,概括第五次传播革命的技术基础,以及与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相比的突出特征,用一句话概括这次传播革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
2022-01-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此时,造纸术传到我国近邻朝鲜和越南,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

材料二 宋元和明清时期,各种加工纸的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我国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纸花、剪纸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这一时期里,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著的《纸笺谱》明代王宗沐的《褚书》,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造纸术的发展与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元至明清时期造纸术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传统的中国,技术上的追寻是由两种人做的。一种是知识分子,一种是工匠。工匠创造的成绩远超过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是没有从事观察,也不是没有讨论与研究;只是他们有另一种关怀。

——许倬云《历史分光镜》

材料二  宋代士人群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宋初石介极力主张为文必须与倡扬儒家之道结合起来,要文道统一。张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面对社会危机,士大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范仲淹上书皇帝,直陈天下危机,呼吁变通更张,发起了以澄清吏治为重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在上书中告诫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担忧天下,他发起的熙宁变法运动把宋代政治变革推向高潮。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出两例由工匠创造的技术成绩。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另一种关怀”具体内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士人群体意识产生的历史原因。
2020-12-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东汉首都洛阳太学生多至3万多人,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除中央太学外,汉政府还在各郡县设立公立学校广招学生。同时私人教学之凤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至少以数十万至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比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材料三   中国造纸术先从西藏传入尼泊尔、印度,后在8世纪传到中亚。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中,一些造纸行业出身的中国士兵被大食俘虏,他们先在撒马尔罕建立造纸厂,后来又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建了造纸厂。大马士革的纸主要供应欧洲,造纸技术后来也传入欧洲,逐步结束了欧洲羊皮纸作为文化信息传播材料的历史。

——摘编自王永平《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图片中的书写材料,并分析纸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纸代替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纸的发明对人类文化进程的贡献。
2019-01-2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