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词和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论语》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何)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有。

(《兼爱(上)》)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节用》(上)

——《墨子》


(1)《论语》和《墨子》均属先秦诸子散文。试归纳上述材料中所体现的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异同点?结合所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指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诗、文、词)到“俗”(指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的转变时期。词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
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他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也是开创词调最多的词人,其词呈现雅俗并陈的特色。
柳永开辟了对城市风物的描写,拓展了宋词的表现内容。比如他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数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他以绚丽飘洒的笔触,把三吴都会的兴旺与繁荣展露无遗。

柳永大量吸收、采用市井化、口语化的大众语入词,诸如代词“我”、“你”、“伊”,动词“都来”、“消得”等。比如他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词作多明白通俗、平白如话,才会出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他创造性地运用白描和铺叙的表现手法,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需求。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柳永对宋词的贡献。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臣草芥寒门,鸠群鸭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华,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伏愿圣君万岁千秋,乃天下苍生之福也。”

——《红楼梦》


(3)《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古典长篇小说,毛泽东说《红楼梦》写的是很精致、很细致的社会历史。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历史?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0-08-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戏剧开始从古典戏剧时代,发展到“废除歌唱而全用对话”的现代戏剧时代。现代戏剧创始人之一欧阳予倩曾说:“中国旧剧,非可不存,惟恶毒习惯太多,非汰洗净尽不可。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当多翻译外国剧本以为模范,然后试行仿制……格式作法,必须认定。”据不完全统计,从1917-1924年全国26种报刊、4家出版社共发表、出版了翻译剧本170余部,涉及到17个国家70多位剧作家,如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泰戈尔、王尔德、高尔斯华绥、斯特林堡、梅特林克、霍普特曼、契可夫、安特莱夫、果戈理、托尔斯泰、席勒、莫里哀等。西方戏剧史上各种流派——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戏剧到现代象征派、未来派、表现派、唯美派、新浪漫派的戏剧几乎是同时涌进了中国。

——《略论“五四”时期外国戏剧的翻译》等

材料三商业戏剧是以娱乐观众,满足观众需求为主要形式的戏剧演出,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百老汇方兴未艾。在中国大陆,戏剧的发展也需要学会迎合市场推销自己。1994年,启用电视明星演出的通俗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居然卖出了站票。先锋戏剧的导演孟京辉将小剧场塑造成了“赚钱的筐”,力邀明星加盟,整体定位时尚,制作精良安排一系列巡演的大型舞台证明了他的商业运作……但总体大陆戏剧目前还只属于“城市人的戏剧”,能成功游走在大中城市的商业戏剧又太少……大陆的场地费是全世界最贵的,小成本话剧生存十分困难,很多剧团还不具备自负盈亏的能力。

——《商业戏剧在中国》

(1)阅读材料一,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明代形成戏曲第二座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戏剧发展的新特点。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在这一时期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来有何特别意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商业戏剧得以发展的条件。

2018-01-22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仿真测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的特征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不过,俗文学的存在也是不可轻视的。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那时,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

(1)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宋代俗文学的特点,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2017-12-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