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词和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请各写出图一和图二人物的两首代表作品。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辛弃疾作品怎样的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各反映了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依据四大名著出现的社会背景和图七所反映的现象,简要叙述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2019-07-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单元检测试卷: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2 . 材料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李清照的词作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论者将她推为宋代“婉约派”词家的宗主,父李格非以博学工文著称,母王氏也知书善文。她的文学创作,从思想内容看,大致可以靖康前后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诗文,或谈史事,或谈文艺,题材比较广泛,多写自然风光景物和个人的离愁,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悠闲情怀。南渡以后,李清照所作诗文,多感叹身世怀念故国,包含了较多对现实的关心,渗透着爱国感情,思想性有所提高。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诗句用咏历史人物斥责了当时“伪楚”政权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政策,显示了自己的爱国热忱和气节。在《打马图经》及“序”中,还提出了秣马厉兵,恢复中原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李清照词风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清照的思想和学术地位。
2019-11-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2019年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遥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A.家国情怀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耕读情怀
D.探索创新的精神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读下表:

卖炭翁作者: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望海潮作者:柳永(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提取表中两个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对城市经济状况与文学发展状况的关系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魏晋士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他们厌倦了政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受外物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风度”形成的时代背景。并说明其在绘画、书法方面的表现。

材料二 (宋代)在文学领域,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呈现出突破文体进而融会贯通的趋势;以诗文言志传道,以词曲言情游戏,在宋代士大夫的文学活动里能够各得其所。在艺术领域,不仅院体画、文人画与民间画齐头并进,各臻繁荣,张择端、李嵩等画院画家更以《清明上河图》与《货郎图》等反映世俗生活的佳作而闻名于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文化具有这一特点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