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直接反映了市井街民的正常生活,商人、工匠、游民和普通百姓也成为作品的主人公。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小说通俗易懂B.工商业经济发展
C.印刷技术提高D.社会的弊端严重
2022-08-0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诗歌能形象的反映历史文化和历史事件,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②出神入鬼的书法艺术
③天下无贵贱通行之   ④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2022-03-1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中后期,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这种现象表明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社会价值观重新整合
C.文学创作呈平民化趋势D.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读史方舆纪要》;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
A.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B.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
C.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D.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危机
2021-12-21更新 | 488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清代学者说:“古代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农、工、商,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下列关于小说的兴盛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市民阶层的日益扩大B.反映文学作品趋向世俗化
C.主要由于统治阶级推崇所致D.受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7 . 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的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明代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主人公宋小官被嫌贫爱富的岳父母抛弃,夫妻被迫分离,穷困潦倒。后来通过做生意,逐渐积累了巨额资金,就在南京凤仪门内,买了一个几十间房屋的大宅子,接回了苦苦等待的妻子。然后又和大多数商人一样,置买大量土地,依靠收地租,过上了富足悠闲的生活。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摆脱了穷困潦倒的境遇?宋小官大量买田置地,是因为当时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9 . 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10 . 有人评价小说《禅真逸史》一书中的插图说:“图像似作儿态,然史中炎凉好丑,辞绘之辞所不到,图绘之。其间仿景必真,传神必肖,可称写照妙手…”这段话道出了小说插图的首要作用是
A.努力营造诗画合一的意境B.形象地补充文字表述的缺陷
C.满足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D.使小说中的奇闻异事图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