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诗中讴歌长安及关中平原恢宏气象、寄托举子科举入仕情怀的诗歌很多,宋代诗词中对关中平原的描绘则多以抒发伤时感世的情感为主,秦岭到了南宋更是成了北伐抗战、恢复中原的地理象征。唐宋文学中关中地区不同意象反映出唐宋时期
A.政治局势的变动B.文学创作日益平民化
C.科举制不断完善D.士人价值取向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舟”“船”的诗共3313条,包含“渔”“鱼”的诗共2784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这反映了唐代
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B.水陆交通比较发达
C.江南经济文化兴盛D.现实主义诗歌盛行
2020-05-06更新 | 58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史部分)-课时练1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蕴含着不少历史信息。下列诗句能反映中外交往的是
A.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朝文人认为“唐诗无避讳”,论及本朝时则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由此可见
A.唐人写诗不受礼义纲常约束
B.政治环境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C.文学的使命就是反讽现实政治
D.唐诗水平明显高于宋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019-06-08更新 | 10050次组卷 | 86卷引用:2019年11月18日 《每日一题》 一轮复习-辉煌灿烂的文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代诗人元棋为白(居易)诗作序:“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馆骤)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这反映出,唐朝后期
A.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导
B.社会等级差别日渐消失
C.现实主义文学广受欢迎
D.儒学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诗仙”李白的诗狂放炽烈,想象丰富,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而“诗圣”杜甫的诗则更多表现凝重与沉郁,这主要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地主,杜甫出身农民
C.李白与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
D.李白和杜甫的艺术创作水平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后期著名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所作序言中说,白诗被“缮写模勒(仿照原样雕刻),卖於市井,处处皆是……自篇章己来,关有如是流传之广者。”由此可见
A.白诗关注民生最为流行B.民众商品意识普遍增强
C.政局变动刺激文学繁荣D.技术进步有益文化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A.具有重诗的社会风
B.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C.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2017-12-26更新 | 307次组卷 | 30卷引用:第6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下)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材料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材料四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个材料的文学体裁。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文学体裁繁荣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文体的四位代表作家。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歌颂的精神。并简析这种精神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关系。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代文学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2017-11-22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3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