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材料三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

材料四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材料五北宋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当时有人将苏轼的词与柳永的词作比较,说“柳词只能让十七的女孩子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词就必须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材料六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唐代三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并分析创作风格不同的原因。

(2)材料四、五、六中所述的两宋著名词人都有谁?举出代表作各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4)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派别?试比较两派的不同?

2018-04-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必修3课堂小测:2.9 诗歌与小说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材料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材料四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个材料的文学体裁。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文学体裁繁荣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文体的四位代表作家。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歌颂的精神。并简析这种精神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关系。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代文学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2017-11-22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必修3 第3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B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和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了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宋代标志着独裁的增长,这在内藤对唐宋转型的阐释中是核心内容,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事实上没有实现现代化。……与此同时,独裁应该受到谴责的观念为解决中国的落后问题提供了一个办法:人们首先关心的是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让别的国家来指导中国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中国早在我们之前就实现了我们当代西方人所重视的东西。

——摘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的主要特点。

2017-12-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