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盛唐边塞诗是唐诗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该诗派或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如“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或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如“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丈夫”“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这反映出当时(     
A.重武轻文的社会思想B.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
C.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D.主流价值观发生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诗中有大量描写自然山川的诗作。从地域上看,神奇秀丽的江南、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奇峭险峻的巴蜀、壮美奇异的边地山水风光尽收其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的诗里,处处体现出诗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些诗作(     
A.丰富了古代诗歌的体裁B.体现出对藩镇割据无比痛恨
C.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D.有利于加强国家认同的观念
2022-10-28更新 | 934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唐朝部分著名诗人的诗作摘抄。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唐朝
诗作来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人京》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人朝明光宫。高适《塞下曲》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杜甫《后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A.诗人在性格上狂放不羁B.诗歌以蔑视权贵为主要内容
C.诗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D.社会风貌呈现开拓进取精神
2022-03-15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是唐代风貌的写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诗人篇名内容
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节选)绛幘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冤旎。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根据材料,提炼相关历史信息,并说明以诗证史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2022-05-13更新 | 31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1)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以下为唐朝各个时期的诗歌成就
时期代表人物特征
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盛唐李白、杜甫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中唐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晚唐温庭筠、李商隐、杜牧温诗绮丽柔糜,李诗晦涩

A.表明唐诗由最初繁盛逐渐走向没落
B.推动了唐朝科举取士重视诗词歌赋
C.反映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D.凸显了唐朝在文艺领域的巨大成就
2022-01-09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杜子美将国家乱离之感,骨肉分散之情,写在他诗里。所以人家又称他的诗叫诗史”。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杜子美”作品的是
A.《月夜》B.《秋兴八首》C.《九章》D.《登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唐诗】

材料   唐朝文化,灿烂辉煌,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唐代文学中,诗歌又最为光彩夺目。清人所编的《全唐诗》,收集了2300多个诗人的48900多首诗,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流派之多样,远远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朝代。诗在唐朝取得了辉煌成就。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诗歌繁荣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2021-11-2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末清初有文学家评价唐代诗人时曾说:“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下列对“青莲”、“我翁”诗文特色描述正确的是
①“青莲”诗风狂放炽热,想象丰富
②“青莲”的诗被称做“诗史”
③“我翁”诗风凝重浑厚,格律严整
④“我翁”的诗反映盛唐气象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钱锺书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相比唐诗多以自然意象来寄寓诗人情感,宋诗更多地省思主体的内在,往往在写景抒情中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这反映了
A.宋代诗词理论比唐代进步B.社会思想对诗歌的影响
C.抒情诗逐渐让位于说理诗D.经济发展影响诗词创作
2021-05-09更新 | 39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