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如表,可知当时
代表作者作品名句
关汉卿《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白朴《梧桐雨》杏花雨红湿阑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翩,豆花雨绿花萧条。
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郑光祖《倩女离魂》看江上晚来堪画,玩冰壶潋滟天上下,似—片碧玉无瑕。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戏曲发展达到成熟阶段B.作曲成为士人谋生手段
C.士人借景抒情阐述哲理D.人们渴望突破理学束缚
2022-01-20更新 | 361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曲”原本是宋代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元灭宋后,元曲更加指向“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这表明元曲的变化
A.是宋代君主专制的产物B.只反映世俗民情的内容
C.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D.体现了地方管理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元朝共举行科举考试17次,只设进士一科,后16次仅登科进士1135人,而且进士分配名额极不公平,蒙古、色目、汉人的人口基数相差极端悬殊,但名额却一样。据此可推知,元代的科举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
A.促进民族大融合B.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
C.戏曲艺术的发展D.加强蒙古族对中国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B.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C.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D.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不同的时代其文学的主流形式也有不同。如表信息可以说明
时期两汉唐朝宋朝元朝明清
文学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
节选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不同地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B.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间互相影响
C.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D.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形式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文学艺术不断成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是
A.唐诗B.宋词C.元杂剧D.明清小说
2020-01-14更新 | 748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评卷(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文学中,无论是小说、散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多以“风”、“月”、“花”、“树”、“山”、“水”、“鸟”等词汇居多,究竟是什么树、什么花、什么鸟、何等的风,却写的很少,这说明中国的文学
A.忽略客观描述B.重视心理想象C.取材自然风光D.形式种类多样
8 . 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 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
C.人民生活的提高
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引用的文学作品分别属于
A.唐诗、宋词、汉赋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年),江西临川人,少年时即才名离于海内。万历初,大学士张居正想请汤显祖与其子同习科考却遭其谢绝,这使汤显祖迟迟不得中第。万历十八年,汤显祖上疏弹劾时政腐败,指出皇帝应对此负责,因此遭贬,八年后他弃官归家。汤显祖在思想上近于李贽,他以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为创作主导思想,创作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牡丹亭》,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极用心的探讨。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和封建礼教的束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这一爱情故事打动了观众,成为家传户诵深受欢迎的舞台主流。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首次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曲坛伟人,称汤显祖不仅于戏曲上表现其伟大,“即其人格气节亦颇有可羡慕者,谱之入曲因为吾党所快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对欧洲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不可忽视的是,莎士比亚戏剧还卷入了一个巨大的历史际遇:随英语世界扩张和世界文化的西潮东渐之风浸润到各大洲,最终传遍了全球。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青木正儿称赞汤显祖伟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后莎士比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2019-05-07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