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族官员由于仕途渺茫,他们的文学修养无用武之地,于是他们将精力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杂剧和小说在元代的兴起,不仅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何等强大,同时也反映了在蒙古人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没落。”由此可知,元代(     
A.政治环境变化促进了文学发展B.杂剧和小说是新创文学形式
C.传统儒家文化受到统治者打击D.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低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元杂剧的许多三国戏中,或赞扬刘备的“宽仁厚德”,或赞美张飞的“勇武无畏”,或表彰关羽的“忠义神勇”,或称赞诸葛亮的“智术非凡”,对“乱中原”的曹操大家则皆予以无情嘲弄。明初小说《三国演义》对刘备集团也是极力褒扬。这说明元杂剧(     
A.宣扬了社会主流价值观B.以讴歌历史英雄人物为主
C.推动了明清小说的兴起D.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元时期,豪放的北方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中的民间小调融合,形成了一种刚健清新的新乐调——散曲。散曲的形成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创新B.汉族民众喜爱北方民族音乐
C.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D.士族阶层推动文化多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元朝时,作为坊间文化的元曲常常在人物台词中尽显批判锋芒,痛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这反映出元曲
A.风格上借鉴了古典浪漫主义B.创作上扎根于市井社会现实
C.题材上多为矫正时弊的主张D.语言上受到科举文章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根据唐传奇《莺莺传》改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一改原作的悲剧结局,借女主人公崔莺莺之口,表达了"学梁鸿与孟光(东汉隐士,"举案齐眉"典故的主人公)夫高妻贵,又何必到长安去候春闱(喻指科举)"的人生追求。这表明该剧
A.蕴含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B.继承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C.迎合了封建政府的文化政策D.折射出追求功名的社会心态
2022-01-09更新 | 467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繁荣景象,如宋代的诗、词、话本、评书、元小令、散曲等众多的文学表现形式。宋元文学艺术的繁荣
A.有利于形成开放包容社会风尚B.使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
C.推动政府实行“重文轻武”国策D.使文学艺术形式推广到全世界
2021-12-02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曲”原本是宋代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元灭宋后,元曲更加指向“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这表明元曲的变化
A.是宋代君主专制的产物B.只反映世俗民情的内容
C.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D.体现了地方管理的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