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字与书法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1 . 颜真卿是唐朝书体的真正创造者,后人称其楷书“带汉人石经遗意,故祛虞、褚娟媚之习”,书法一改秀丽之风,凸显厚重之势。下列作品与这一风格最相符的是(     
A.B.
C.D.
2 . 有书法家评论某一字体为:“举而察之,以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窈娆廉苫(纤细),随体散布…(如)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鼬相奔趣。凌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张牙舞爪)”。下列书法作品符合该字体特征的是(     
A.B.
C.D.
3 . 图中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0行98字,记载了大禹治水的事迹,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的文物。这件文物可用来说明(     
A.尧舜禹禅让的存在B.夏朝灿烂的青铜文明
C.商朝实行内外服制D.西周文字的成熟精美
2022-11-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代楷书步入盛世,其代表人物有(     
①钟繇       ②王献之       ③柳公权       ④颜真卿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汉字的传承与中国文明的延续就始终保持着相互成就、共同成长,不断变革创新的辩证发展关系,二者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而在中国文明定型于中原腹地之后向四周扩散的过程中,儒学文献和汉字文言传承活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汉字跨越方言和语言的鸿沟,成为东亚文明圈内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儒学文献塑造了东亚文化圈内各民族、各国共同的价值观念,表达“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

——摘编自黄亚平《论汉字传承与中国文明延续的辩证发展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唐太宗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于是连乡村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的书贴。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艺术水平与时代影响的共同作用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

——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影响。
8 . 草书始于汉初,在唐代达到极盛。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由此可见,草书
A.融合了其他字体优点B.与官方思想背道而驰
C.易于抒发出情感意境D.笔画分明、结构方整
9 . 有学者指出,商朝产生了中国最古老的书面语,它由表示意义或物体的汉字组成。这些汉字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音方式,但是,任何汉字不管其发音如何,含义却是同样的。该学者意在强调商朝的书面语
A.致使中国开始进入文明社会B.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延续
C.助推了中国汉字走向多元化D.促进了奴隶制王朝文化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盛唐书法家张旭的草书“气势磅礴、千变万化,看似无序无法,线条与结构的空间伸缩力好像自由多变,不受约束,实际上一招一式无不法度谨严、规矩方正”。这反映了当时书法
A.草书成为书写主流B.反映了政治清明的特征
C.深受理学思想影响D.彰显了盛唐法度与气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