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字与书法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

——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影响。
2 .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出现简单质朴的“龙”的形象至今,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一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观察图1、图2,可以看出

图1红山文化遗址     图2甲骨文的“龙”
出土的C形玉龙
A.玉器崇拜的统一性B.民族文化的多源性
C.文字书写的传承性D.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3 . 《峄山刻石》是小篆的代表之作。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这种整齐划一的风格与秦朝政治理想是一致的。秦刻石在总体上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这体现了
A.文字艺术时代特色明显B.小篆是国家统一的产物
C.法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D.石刻宣扬秦始皇的皇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行书作品《珊瑚帖》,此帖中的“珊瑚--枝”,笔划尤重,所画的珊瑚笔架更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体现了米芾“意足我自足,放笔--戏空”的创作理念。由此可知,米芾的书法创作
A.继承了王羲之行书风格B.开启了书画结合的先河
C.凸显了对“意趣”的追求D.蕴含了理学的求实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者认为,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后世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与其整个文字系统皆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据此可知(  )
A.甲骨文的发现推动了考古学发展B.小篆改变了甲骨文基本结构
C.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D.汉字的构成形式渐趋于单一
6 . 起源于对宇宙世界初步认识的中国古代方圆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古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有学者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文化的时候,发现某一书法字体是由圆转的线条构成,既不是纯粹的圆,也不是纯粹的方,而是方与圆的完美融合,结构匀称圆润,有圆弧的流畅之美。这一反映方圆思想的书法字体应为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2021-05-19更新 | 40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