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清代画家黄慎所绘《东坡玩砚图》中的苏东坡,已不见文人高士温文尔雅的气质,其《八仙图》和闵贞的《醉八仙》中的神仙也没有丝毫超尘脱俗的仙姿;罗聘的《普贤菩萨图》《罗汉图》更是粗布破衣,披头散发,形如乞丐。这些作品(     
A.抒发士人追求民主的情怀B.折射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突破了文人画的审美意趣D.呈现出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2023-01-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曾在晚年作《隐居十六观》,下图为其中之一,名称为“杖菊”。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文化的兴起B.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了嬗变
C.作者的价值追求D.文人画成为了主流绘画形式
2023-01-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借助超高清影像技术,让原本静止的人与物“动起来”;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取材于黄庭坚《花气薰人帖》的一幅展品,既保留了原作的历史原貌,又融入了现代视听艺术的表现方式。这些做法的深刻意义是(     
A.颠覆了原有的知识呈现方式B.赋予了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
C.强化时代特征下的历史记忆D.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
2022-12-2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12月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作品《高逸图》。以下评价中,最贴近这一作品的是(     
A.突出传说故事及神仙形象B.画外蕴藏着人文主义精神
C.趋向写意并侧重笔墨神韵D.笔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明朝末年,陈洪绶为接济生活困顿的朋友,将历时4个月创作的40幅水浒人物画相赠;收购此画的收藏家将其刻制成版印刷,以作为传统纸牌游戏叶子戏的筹码,即《水浒叶子》(如图所示为其中“燕青”和“李逵”的形象)。这反映出当时(     
A.人物画是绘画的主流B.印刷技术取得了突破
C.社会上流行拜金思潮D.市民文化颇具影响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加拿大皇家艺术学院院士刘荣黔在谈及“中西方艺术创作的相通之处”时,表示“艺术是一门语言,(我)一直认为我们要讲‘世界语’,一定要带有‘乡音’的世界语才会动人”,刘院士意指艺术创作(     
A.要重视中西文化的结合B.要注重根植于民族文化
C.要讲究创作形式的趋同D.要重视彰显出个人风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耕织图。南宋绍兴年间,临安于潜县令楼琦“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其中耕图21幅,自浸种至入仓织图24幅,自浴蚕至剪帛。每幅图上配以五言诗一首。《耕织图》完成后,受到宋高宗赞许并获得吴皇后题词,宣示后宫。整个南宋时期,各府、州、县的衙门墙壁上都绘有《耕织图》,让官民观看,以了解耕织过程和细节。元代以来,历代都有《耕织图》的摹本。

材料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程玉艳《<耕织图>的发展及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耕织图》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南宋《耕织图》的史料价值。
8 . 画在宋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达阶段,一种文雅细致之风在画作中显现。人物画、风俗画、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成体系,彼此影响着、吸收着、渗透着,造就了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黄金时代。这表明(        )
A.市民阶层成为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力B.宋代是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期
C.传统绘画在宋代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D.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书画风格
2022-10-14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县华中师大琼中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元代以前画家作画很少在画上落款,元以后随着书法入画理念的推广,画家创作几乎每画必题,甚至创作之前会预留题跋的位置明清时期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使得国画成为多元的艺术。据此可知,国画的这一变化()
A.迎合了世俗化审美趣味B.传承了格物致知精神
C.突出了写实的艺术手法D.凝练了传统文化精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图1、图2是宋朝小品(小尺寸)花鸟画。该类作品状物精微,力求构思新奇,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表现出独特的趣味,在中国花鸟绘画史上达到了一个高峰。据此可知,这类绘画(     
A.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B.具有科学求真的精神
C.体现了文化世俗化趋势D.承载文人的价值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