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说文解字》记载,最早的纸是用蚕丝制造的。蚕丝原料昂贵,产量有限,仅供宫廷内使用。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完成了纸原料的开拓和技术的创新,纸的成本降低了,因而很快地推广起来。西晋时期,纸原料还扩大到用藤造纸。随着产量的增多,纸逐步普及。

——摘编自孙顺华《中国文字载体的演变及其规律》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摘编自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潮流,如《牡丹亭》《明珠记》《金瓶梅》《西游记》《隋唐志传》等,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很多戏曲和通俗小说的原型人物在民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成书之后备受欢迎,这是明代刻书业兴盛的重要原因。刻印戏曲小说的书商和坊肆相继出现,有的甚至自编、自选、自刻、自销,如湖州臧懋循等,一时间各地书坊林立,私家刻书之风盛行,所刻书籍的数量和出书速度都超越了前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纸原料的演变和纸逐步普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印刷业兴盛的原因。
17-18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加试题】《吴越春秋》中记载:“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附枝,右若抱儿,右手发,左手不知,此正射之道也。”与描述相符的兵马俑是
A.立射俑B.骑兵俑C.跪射俑D.将军俑
2017-03-19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一历史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中的“瓦”是
A.贸易场所B.娱乐场所C.学校D.旅舍
2016-11-18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