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2018-10-15更新 | 1158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梨园”的引义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就的《观云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在这里。杜甫将“梨园”作为哪项艺术的代名词
A.昆曲B.乐舞C.元杂剧D.京剧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形意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唯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使用。
由于表意文字特性,让汉字可以跨语言使用,曾长期成为东亚地区交流的唯一文字。今可略分为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两个系统。前者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后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另外,日本及韩国皆有其公布之官订汉字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2008年后联合国采用的中文一律是简体中文。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唯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是一种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材料二中汉语排名语言实力第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大开唐风”。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整理
(3)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到唐朝达到高峰。据材料三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材料四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4)据材料四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五 元统一全国后,由于南方城市经济的固有优势,北方杂剧作家纷纷漫游或迁居南方,南方籍文人也纷纷染指杂剧创作。大致到大德末年以后,杂剧创作活动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杭州。
(5)根据材料五分析元杂剧创作中心转移到南方杭州的主要原因。
材料六 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6)据材料六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
2016-11-27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彭州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