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B.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C.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2022-12-19更新 | 315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预测卷历史试题
2 . 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表明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休闲娱乐B.社会教化C.节庆祭祀D.艺术审美
2019-08-10更新 | 170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卷历史试题
3 . 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京剧生存与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如何传承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备受关注。《中国京剧百科全书》就是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京剧产生、发展、成熟及现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专业百科全书。下列各项不可能出现在书中的是
A.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统治阶级的提倡密不可分
B.它是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形成的,故名京剧
C.“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大多是现代京剧
D.可以用“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概括
18-19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2018-10-15更新 | 115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
B.戏曲
C.说书
D.绘画
2017-12-08更新 | 174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6 . 学者在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时提出:“元代戏曲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依此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国家政策的影响
D.世俗文化的兴起
7 .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受明清之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B.理学对人性的压抑
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D.散曲等艺术形式兴起
8 . 蒙古人人主中原后,婚姻习俗迥异于汉族,如多妻制、抢婚和收继婚等。“抢妻”是元杂剧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其实施者既有地位显赫的达官,又有行为恶劣的强盗,在现存元杂剧中,明显出现“抢妻”情节的剧本就有20多部。在《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望江亭》等作品中通过女子抗争,表达了剧作家的愤怒。对这些作品分析正确的是 ( )
A.突出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B.体现了元杂剧的作品特点
C.反映了知识分子对黑暗统治和社会现状的不满
D.表达了知识分子对自己地位的不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