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B.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C.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2022-12-19更新 | 315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科历史试卷
2 . 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
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人们的世俗追求
C.冲破了理学对思想的束缚D.说明科举制度的发展
3 .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北方、西域和南方民族的乐、歌、舞、语言和人物表演手段,形成独特的艺术品格。如元杂剧大量反映北方民族性格、生活等;明清传奇也有大量表现南方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体现了
A.艺术中心的转移B.地域文化的消逝
C.艺术价值的升华D.民族文化的交融
4 . 一把古琴,一支笛子,高山流水之间,伯牙子期的千古佳话重现;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在两支琵琶的琴弦拨动间,跃然于舞台之上。这是《又见国乐》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奏的场景。据此可知
A.传统文化饮誉中外B.神话传说经久不衰
C.科学技术历久弥新D.对外交往源远流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又称“梆子腔”,起源于先秦时期,繁盛于清乾隆时期。秦腔成形后,开始在全国传播,西路流入四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成为晋剧,在河南成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这体现出
A.专制统治推动了文化发展B.北方民众文化品位更高雅
C.艺术传播与地域特色结合D.秦腔标志着古代戏剧成熟
6 . 民国初期,京剧名家百花齐放,旦角领域甚至逐渐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等不同表演艺术派别。1921年,天津《大风报》首次将其称为“四大名旦”。京剧艺术的兴盛得益于
A.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B.传媒手段的不断更新
C.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D.国民意识的逐渐觉醒
2021-05-08更新 | 14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7 . 京剧脸谱“取其形,摄其魂”,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2021-04-16更新 | 201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1-01-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侨中学观澜湖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不可能欣赏到
A.小说《封神演义》B.京剧《空城计》
C.插图《孙悟空大闹天宫》D.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
10 .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2020-07-12更新 | 884次组卷 | 60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