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发展史。至嘉庆初,徽班在北京戏曲舞台上已取得主导地位。据《梦华琐簿》记载:“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有关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徽戏进京时京剧的艺术特点已形成B.《浣纱记》将京剧推上戏曲舞台
C.京剧正式形成于道光二十年以后D.玉澜堂是专供慈禧看戏而建造的
2021-04-2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2 . 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歌舞活动的记载,如《吕氏春秋》记载:三个人手持牛尾,随音乐节奏歌咏;《帝王世纪》记载:帝尧时代,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八九十岁的老人,敲打土堆而唱歌。这反映出,先秦歌舞
A.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进B.体现了与劳动活动的联系
C.再现了奴隶劳动的场景D.推动了诸子百家学说兴起
3 . 据明末清初《啬庵随笔》记载:“万历年间,优人(戏剧演员)演出一出,止一两零分,渐加至三四两、五六两。今(清代顺治时)选上班,价至十二两。”这可用来说明,明末清初戏剧
A.发展空间得到扩大B.以服务社会上层为主旨
C.成为娱乐文化主流D.表演技艺开始走向成熟
4 . 据宋刘克庄记载,当时兴化民间优戏演出的故事有:项羽兵败垓下的“霸王别姬”,古代神话的“夸父逐日”,外邦朝贡的“昆仑奴献宝”等。演出时出现“抽簪脱绔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空巷无人尽出嬉”的盛况。上述现象表明,莆仙戏在当时流行是因为
A.吸收元杂剧的戏曲元素
B.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C.程朱理学广泛传播
D.满足市民文化品味
2019-03-23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记载:“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
A.成为封建思想传播的工具
B.具有教育功能
C.出现追星现象
D.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
6 . 清代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段批语:“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
2016-11-27更新 | 30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届江苏连云港等四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
7 .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中的“瓦”是
A.贸易场所B.娱乐场所C.学校D.旅舍
2016-11-18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