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写道:“(戏剧)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动夫妇之欢,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愦之疾,可以浑庸酃之好。”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戏剧
A.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是维护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
C.具有加强道德教化的作用D.以宣传三纲五常为主要目的
2 .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汉赋B.宋词C.京剧D.书法
3 .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2020-07-12更新 | 884次组卷 | 60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B.社会结构的变化
C.皇室贵族的审美追求D.商品经济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八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新剧种。该新剧种体现了
A.官方民间共同的影响B.徽派艺术成为主流文化
C.南方经济发展的产物D.徽商对文艺的重金扶持
6 . 明代中后期,各种戏曲声腔纷纷出现并不断流变,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繁多、演出形式日趋成熟,从乡村僻壤到繁华都会,扮演戏剧蔚然成风。官僚地主、富商巨贾,不仅蓄有家班、家乐,甚至自己也登台演唱。明代中后期,戏曲的流行是因为
A.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B.京剧等戏曲元素的广泛传播
C.社会等级观念的日益淡化D.官府以教化百姓的主要手段
7 . 彭飞在《中国的戏剧》写道:1790年高朗亭率领三庆徽班进京。……1845年前后,在进京的湖北演员余三胜、谭志道等人的努力下,西皮和二簧终于交融在一起,皮簧戏正式形成,京剧终于诞生了。有关京剧的形成,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史料内容的是
A.与国医(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B.徽班不墨守成规,善于学习吸收他人之长
C.广泛学习各剧种长处,在融徽调、汉调和昆腔等各种腔调于一炉
D.京剧在北京正式诞生,是全国性的一个剧种
2020-02-0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来华访问期间,观赏了《梨园春苗》《美猴王》《贵妃醉酒》三个精彩京剧剧目。下列有关“国粹”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光年间徽班进京B.乾隆末年开始形成
C.道光年间逐渐成熟D.民国初年走向世界
9 . 下表据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有关唐宋的论述整理而成
领域变化
文学方面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美术方面以五代为分界,以前的壁画大多强调传统风格,以后的水墨画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唐代以舞乐为主,乐律重形式;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文学艺术内容渐趋低俗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发展
C.城市市民数量不断增加D.文学艺术出现显著变革
10 . 元代戏曲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模式,就是大团圆的结局:善良的人无论遭到多少磨难大多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冤案即使生前得不到洗刷死后也能得到昭雪,相爱的男女青年不管经历多少风雨还是终成眷属,正义不管遭到怎样的践踏终会得到伸张。这一模式
A.推动了民族间文化交流和认同B.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社会理想
C.体现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D.弱化了戏剧教化民众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