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到明末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建立起来。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虽然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是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 . “他认为一个物理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每个部分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每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由此可见,“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B.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
C.阐述了相对论的价值
D.总结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3 . 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思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

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期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5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
5 .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
6 . 1600年布鲁诺因“异端思想”罪被烧死;1633年伽利略在宗教法庭上被迫公开宣布放弃自己关于地动学说的科学信仰。而到了1662年,伦敦成立皇家学会;1666年,巴黎成立法兰西科学院。此变化最能够说明
A.基督教神学无法抵挡住科学的进步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推动科学的进步
C.法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D.科学的进步促使宗教影响逐渐消失
7 . “在牛顿诞生后的数百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大都是基于牛顿的理论和发现”。下列关于牛顿“理论和发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B.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C.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D.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斯塔夫理阿诺斯认为,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理性。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对这里的“理性”理解准确的是
A.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B.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D.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