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表明我国在空间探索领域又取得新的突破,也表明了人类对宇宙的求索从未停下脚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材料二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法,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牛顿临终遗言(《必修三》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爱因斯坦

材料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五“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科学的旅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践方面指出钱学森被赞为“科学旗帜”的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发现了哪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据所学知识指出他可能站在哪一“巨人”的肩膀上,请说明理由。

(3)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据材料三四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的影响方面侧重点的不同。两者在价值取向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4)请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简要论证材料五的观点。

2 . 在近代时期,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促进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方在近代科学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除了两次工业革命外,近代西方还取得了哪些主要的重大科技成就?

(3)简要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2017-12-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单元测试

3 . 近代科技的发展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从伽利略时代以来一个世纪的物理学工作,在牛顿手里得到了综合。牛顿在一部伟大的著作中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以及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该著作于1687年以拉丁文初版问世。它问世后200多年间,牛顿的理论仍是物理学不可动摇的根基。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整理

(2)写出材料二中牛顿著作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作用。

材料三比起过去的六百年,在过去的六十年里,蒸汽机和电力已经在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1897年《伦敦新闻报》

(3)蒸汽机和电力分别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怎样的时代?各举一例证明蒸汽机、电力“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2017-11-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必修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水平阶段测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请回答:
(1)17~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四项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成就?
(2)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二战后科技革命分别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90年,康熙帝在颐和园设如意馆,1713年前后建立蒙养斋算学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传教士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是为了让他们同已在宫中的耶稣会士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个研究院。”康熙帝把“颐和园中的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并日趋衰微。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材料二 1666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法两国“科学院”不同命运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技术发展史大事记(节选)
1604年,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1687年,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万有引力和运动定律。1765年木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理发匠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到1800年,英国棉纺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妍制出第一辆蒸汽火车。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38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格拉姆制成电动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发明汽油内燃机,1882年,爱迪生创违第一个发电厂,1887年,迪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1858-1947)提出量子论学说。1903年,莱特兄弟设计了第一架飞机。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45年,以原子能的研究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核能利用的新时代。1955年,以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昆空间进军。21世纪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2)任选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史实简要概述其影响。

7 .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而进行知识体系创新,牛顿和洛克生逢其时,用三部经典著作从三个不同领域共同诠释了理性的本质,成为英国近代知识体系创新的集大成者……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花费18个月时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书中全部的论述都以命题形式给出,每一个命题都给出证明或求解,所有的求证求解都是完全数学化的,必要时附加推论,而每一个推论又都有证明或求解。只是在牛顿认为某个问题在哲学上有特殊意义时,他才加上一个附注,对问题加以解释或进一步推广。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材料三   人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进行知识体系创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特点,材料体现了牛顿哪些优秀品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近代科学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弗朗西斯·培根曾明确地说过:“通过在我们时代已开始习以为常的远距离的航海和旅行,人们已揭露和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牛顿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和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样,近代民族主义若无印刷和电报之类的技术新发明,是完全难以想象的。反之亦然,政治影响了科学,给科学进步以强有力的促进的法国革命就是其中一例。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欧美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与政治”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大炮和破击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45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的多……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顿开茅塞,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价值。
(2)据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新思潮对欧美社会革命的作用。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举一例文学艺术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