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粱录》
材料二: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得出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后来又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1905年爱因斯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建立了广义相对论。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物质波论,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材料三: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材料四: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并归纳分析人类对时空认识不断深化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生物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演变产生的影响。
(4)概括指出材料四所述的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列车到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载重共九十吨。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材料三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you”(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现在,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的时代,欢迎你来到这个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孙驾驶的火车以什么为动力?

(2)材料二展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它促进了哪些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

(3)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进程。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计算机、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分析网络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

4 .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从古到今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 ……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的所谓书籍的开端。
—— [德] 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请依据材料一简要回答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什么贡献?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科技进步表现。
材料三       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
——高中人教版必修3教材
(3)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作用。
(4)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科技进步与人类历史发展关系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6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阜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现代化——曾经的困惑与现实的挑战
20世纪,现代化大潮席卷全球,人类文明走向辉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成为奋斗目标。然而,关于什么是现代化,迄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化”一词开始出现在我国报刊上。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 英语单词 modernization 产生于18世纪,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   modern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是形容词,产生于16世纪,有两层含义:(l)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近的,时髦的;(2)表示时间:现代的,指从大约公元1500年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
可见,现代化的内涵很丰富,不仅包括大约公元1500年以来出现的新特点,还包括将来发生的新变化;现代化既可以表达一个历史过程(发展过程〕,又可以表达一种最新特点(发展状态)。
请回答:
⑴英语单词modern产生于16世纪,请举出在此期间的modern现象
⑵到18世纪,又出现了以modern为词根的modernize,请从这一时期欧美地区各个领域新现象,说明单词modernize出现的社会存在依据。
⑶近代以来人类进行了三次工业技术的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变革,二战以来人类在能源和动力方面的变革是什么?它将对人类文明带来怎样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4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高安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                                                       

材料三:法国某家媒体在2002年初刊登了声称是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遗稿的一个片段:“星期二,我站在窗前’,看到5楼的姑娘出门到自动取款机上去换取欧元,她肩上挎着包,身后跟着一条摇着尾巴的小狗。”
材料四: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选始于1993年,每半年评选一次。评选机构主要有美国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等相关机构根据世界范围内超级计算机性能共同完成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于2007年7月4日揭晓,前10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冠军由美国的“蓝色基因/L”蝉联。它的速度为280.6万亿次/秒,浮点运算。上一届评选入围的标准是2.737万亿次/秒,本次的标准提高到4.005万亿次/秒。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
(2)结合图一二,说明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材料三片段是否出自雨果的遗稿?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哪两大特点?
(5)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是怎样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的?
(6)面对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所采取的具体对策有哪些?
2016-11-21更新 | 6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选始于1993年,每半年评选一次。评选机构主要有美国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等相关机构根据世界范围内超级计算机性能共同完成。在2007年7月4日揭晓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前10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冠军由美国的“蓝色基因/L”蝉联。它的速度为280.6万亿次/秒,浮点运算。上一届评选入围的标准是2.737万亿次/秒,本次的标准提高到4.005万亿次/秒。……“天河一号”为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2010年11月14日,国际TOP500组织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雄居第一。                                                               
回答: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
(2)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回答四个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当前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哪两大特点?
2016-11-18更新 | 4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养正中学、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成就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哪些研究领域的成果?对人类产
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三段材料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什么规律?
2016-11-18更新 | 10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寒假作业(五)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的统计: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 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57
43%


材料二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材料三 马克思说:“……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世界近代以社会生产力的三次变革所开辟的历史时代 。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7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