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探究“新中国”一词的渊源和早期话语,应追溯“中国”的历史涵义。“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宅放中国”(见如图),这里的“中国”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元明以来,“中国”作为国家名称正式使用,对内一般以朝号自称,对外称“中国”。正如康有为所言:“中国向用朝号,乃以易姓改物,对于前代耳,若其对外交邻,自古皆称中国。”


材料二   求“新”求“变”成为康有为救亡图存的基本思路,他对进化思想的认可和倡导,助长了他的求新热情,这是他最早提出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根源之一。“新中国”一词即在进化论和维新思想共同推动下得到传播和使用,建立“新中国”的呼声高涨。

——据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整理


(1)写出材料一图中文字的字体,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涵义的变化。结合康熙时期的外交史实,说明康有为的观点。
(2)例举三位维新派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建立“新中国”呼声高涨的原因。
2021-11-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11月)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瀛寰志略》中的插图,该图可用于探究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B.晚清士大夫的世界意识
C.清朝统治阶级上层的封闭与愚昧D.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3 . 近代一本书的序言中如此写道:“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此书是
A.《华事夷言》B.《变法通议》C.《海国图志》D.《天演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